布朗族的主要舞蹈形式
苗族是一個文化異常厚實的一個民族,而且由於地域的影響,在各個苗鄉還能體驗到差其餘民俗。經由歷時歲月的積澱后,苗族節日是異常多的。以是在苗族文化里,節日是異彩紛呈,厚實多彩的。
趕苗場為苗族傳統節日。盛行於敘永、古藺一帶。每年陰曆二月十三日和七月三日舉行兩次。關於趕苗場的起源,相傳是苗族人在一次起義失敗后形成的。官府不讓他們聯聚會。人們便以加入壩吹蘆笙娛樂為名,隱秘聯繫,厥後逐漸演變為牢靠的節日。
贈帶節盛行於敘永縣下東一帶。每年陰曆二月初五日舉行。屆時,周遭數十里的青年男女。如雙方中意,便可互贈腰帶,作為訂親禮物。事後懺悔者,可索回腰帶,排除關係。
羊馬節盛行於秀山縣龍池、石堤一帶。每年陰曆四月二十六至二十八日舉行。屆時,人們殺豬宰羊,宴客送禮,盛大慶祝節日。
趕秋節撒播天秀山縣。每年立秋天舉行。屆時,人們從四周八方湧向聚會地址,加入和旁觀打鞦韆、舞獅子、玩龍燈、上刀梯等流動。
苗年,苗語稱“能釀”,是苗族人民最盛大的傳統節日。各地過苗年的日期不甚統一,在融水苗族中以陰曆十一月三十日為除夕,越日起為過年,過這一苗年的人口最多,地域最廣。
也叫“新禾節”。“吃新”是棲身在清水江和都柳江中上游的苗族節日之一。沒有統一的劃定日期。根據習慣,在收穫的季節里,找一塊稻穀長勢最好的田,人人就在這裏歡慶“吃新節”。
打魚節是貴州中部獨木河及南明河兩岸苗族的節日。獨木河起源於雲霧山,在貴州境內北流至尤里、福來接壤處與南明河匯合,再北流注入烏江。這個節日最初是在播種插秧需要水時,苗族人民在河畔祈禱龍王降雨的求雨節,但年長月久,就逐漸演變為打魚節了。
苗族酒文化,苗族飲酒習俗
吃信節,是貴州省合江縣包寨一帶苗族人民的節日,歷時四天,時間在每年的陰曆六月“信”(戊)日(憑證干支紀年盤算)。
花山節,又稱“踩花山”、“耍花山”或。“踩山”,也叫“跳場”或“桃花”,是貴州省西部、中部,雲南省東南部和四川省南部苗族人民的盛大節日。
苗族的爬山節亦稱“爬坡節”,形成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每年陰曆的三月下旬里的“馬日”(古代用十二生肖記日),即陰曆三月十九日這天舉行。為了紀念阿別和阿補的忠貞戀愛,苗家人便在阿補變香爐這天過一年一度的爬山節。
挑蔥會節是湘西保靖縣翁排坡苗族青年的聚會。每年的清明節,苗族女青年穿上節日艷服,帶上蒸好的“清明粑粑”,手拿挑蔥刀,男青年拿着沙刀,都群集在翁排坡上,對歌擇偶。這就是一年一度的“挑蔥會”。
苗族斗馬節和白龍坡節融水西北部山區的安太、洞頭、四榮、香粉、安陲等鄉苗民喜歡斗馬。每當苗族歡度傳統節日時,都少不了斗馬流動。
蘆笙節是苗族區域最普遍的節日。苗族自古喜歡吹蘆笙,善跳蘆笙舞。黔東南許多地方如凱里、從江、榕江、黃平的蘆笙節異常盛大。
姊妹飯節是典型的“東方情人節”,充滿溫馨浪漫的色彩。這是台江縣施洞和革東兩地苗族每年必過的節日。施洞一帶為三月十五日,革東一帶為二月十五日。
龍舟節是清水江畔的苗族人在五月廿四至廿七這四天過的一個重大節日。陰曆四月初八,是貴州省貴陽市周圍苗族人民紀念古代英雄“亞努”的傳統節日。祭鼓節這是苗族的傳統祭祖節日。十二年一大祭,六七年一小祭。客家年苗族的客家年就是春節。
你可能也喜歡:
民族的生態修建之苗族吊腳樓
苗族民間的藝術奇葩“反扳木鼓舞”
華美的苗族銀飾文化
獨具特色的苗族飲食文化
富有鬥爭傳統民俗的布朗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