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民族文化 正文

富有鬥爭傳統民俗的布朗族

羌族特色飲食:洋芋糍粑待客之道

  地理區域的差異作育着紛歧樣的環境,而紛歧樣的環境也作育着紛歧樣的種族。想固然的,在紛歧樣的環境下,差其餘種族之間都有各自的傳統文化,習俗上的傳承也是紛歧樣的。
  那麼,對於布朗族的傳統民俗有着怎樣的特色呢?隨小編去布朗族文化看看吧!

布朗族

  節慶
  許多傳統節日多數與宗教流動有關。其中最具特色的節祭日有:年節、祭寨神、洗牛腳等。布朗族其它的節日習俗,與傣族大同小異,如“過新年”,“進窪”、“出窪”等。在傣歷一月十五這天“賧帕”(拜佛),八月十五日“賧坦”。“賧”為傣語,指世俗眾生對僧侶或先祖亡人敬獻物品,釋教俗稱“布施”或“化緣”。

  布朗族傳說,他們與傣族是兄弟關係,布朗族是哥哥,居山區種山地,傣族是弟弟,住壩子種水田。因此,布朗族每次“賧佛”都要請傣族佛爺上山,傣族“賧佛”時也請布朗族佛爺下山。

  過年節:布朗族用傣語叫“京比邁”,是布朗人最最盛大的節日,這一天,家家戶戶吃紅糖糯米粑粑,還要用芭蕉恭弘=叶 恭弘包成兩份,各插上一對蠟條,兩朵鮮花,關抵家庭長家中:一份裝入家族長卧榻上方掛的“胎嘎滾”(家族神位)內,作為祭祀家神之用;另一份獻給“高嘎滾”(家族長)。

  各戶男家長都要脫下自己的包頭巾,向作為整個“嘎滾”(家族)代表的家族長行賀年叩首禮。而且用水象徵性地重新到腳為家族長做洗禮,祝賀長壽百歲,祥瑞平安。家族長也向人們祝福道:“全家族的孩子們,逢年過節來祈福,這是祖輩傳下來的古禮,不能遺忘。舊的歲月已往了,新的一年到來了,全體兒孫們來告辭賀年,你們都有福了。預祝你們莊稼興隆,人畜興旺。”祝畢,家族長為“胎嘎滾”(家族神)代襪么,代襪那神祈禱祭祀。村社以家庭為單元,再到日落偏向,舉行滴水儀式。

土族別具一格的飲食習慣

  關門節:布朗族也同傣族一樣叫“豪瓦沙”。這一天家族成員照例要給家族長送一朵鮮花、一對蠟條,去祭“胎嘎滾”,並跑着為家族長舉行洗手、洗腳禮,示意祈福。全家男女老幼還要向房門,樓梯及傢具雜物的鬼靈“蘇瑪”(叩首),劃分奉兩對蠟條作為祭品,祈求人畜平安。布朗族人民喜歡歌舞。每逢娶親、賧佛、蓋新居等喜慶日子,男女老幼都載歌載舞,在勞動中也往往伴之以歌,興緻無限。

  布朗族歌舞耐久與傣族歌舞保持交流,既吸收了傣族歌舞的甜頭,又充實行展了本民族歌舞的特色。布朗族民歌稱為“布朗調”,總共有十多個曲調。最基本的曲調有:喜慶對唱的“甩”,抒發伶仃憂傷感,情的“宰”,用小三弦伴奏的,多用來謳歌戀愛和社會主義新生涯的“索”,以及在盛大場所舞蹈時唱的“甚”等四種。

  在布朗山等地還普遍盛行傣族的章哈調,依臘呵調。布朗語稱歌為“逮”,歌手叫“章逮”,布朗族有對歌的習俗。對歌時往往是即興創作,通宵不散,有時甚至連續數日。舞蹈有刀舞、蠟條舞、圓圈舞等十一、二種,深受群眾喜歡。

  婚俗
  布朗族有從妻而居的習慣,布朗族的男孩與女孩到了十四五歲時要舉行“漆齒”的成年禮儀式。屆時男女少年相聚在一起,用鐵鍋片燒取紅毛樹黑煙,相互為異性染齒。染齒意味着步入成年,可以公然加入村寨中的社交流動。

  “串女人”是布朗族傳統的戀愛方式。布朗族青年的戀愛和婚姻十分自由,受抵家庭和社會的支持。每當月亮升起的時刻,小伙子們換上新裝,懷抱三弦,結伴來到女人的竹樓下面,爭相用詼諧的語言和熱情的歌聲去感動意中女人的心靈。梳妝服裝的女人們也早早燃起火塘,打開房門,請小伙子們進來,用對歌、遞煙、敬茶等巧妙的方式表達出自己對心上人的戀慕。

  你可能也喜歡:
  “撮羅子”是鄂溫克族傳統民居
  米闊魯節是鄂溫克族的豐收節日
  壯族文化元素有哪些,你知嗎?
  展現蒙古族優美的蒙古族語言文化

二月春社是什麼,仫佬族的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