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民族文化 正文

傳承千年達斡爾族曲棍球文化

歷史文化悠久景頗族服飾

  達斡爾族優異的繼續了大部門的契丹民族文化,其中就包羅了曲棍球這項體育運動。那時刻曲棍球還不叫這個名字,然則運動方式、規則上已經跟現代曲棍球運動大致相同。達斡爾族也是中國唯逐一個延續這項運動的民族,是達斡爾族文化的名貴遺產。

達斡爾族曲棍球

  曲棍球是達斡爾族傳統體育流動中歷史悠久,開展最普遍,獨具特色的運動項目,相傳是遼代契丹人“擊鞠”運動的繼續和延襲。

  據史料紀錄,唐代盛行“步打球”運動,極類似現代曲棍球運動。遼代,契丹人中盛行這種球類運動,在《遼史》中稱為“擊鞠”,下端彎曲的擊球棍稱為“月仗”。隨着時間流逝,此項運動厥後在我國其他各民族中消逝,唯有在達斡爾族中保留並生長了該項體育運動。

  據先容,達斡爾族傳統的曲棍球球棍長約1.5米,它是選用根部彎曲、樹榦挺直堅韌的柞木削磨加工而成。達斡爾族曲棍球有拳頭巨細,分為毛球、木球和火球三種。毛球是用牲畜的毛搓製成的,毛球輕軟;有彈性,打出後轉動較慢,適於少年兒童擊打。木球是用杏樹根或柞樹根削磨成的,質地堅硬,不易破損,供成年人擊打。

  達斡爾族傳統曲棍球運動,達語稱做“貝闊”系指球棍,舊式球棍是選擇根部彎曲。樹榦挺直堅韌粗細適手的柞木削磨加工而成。球稱為“朴列”,巨細如棒球,分木球、毛球、火球3種,偶然也使用骨球。木球用杏樹根或柞樹根削磨成圓形製成,毛球用畜、獸毛團制而成,火球用樺樹上長的已硬化的白菌製成,球上穿通數孔,注入松明。點燃、任往飛弛、不熄滅。

有民族特色的帥氣舞蹈:刀舞

  在古代,每逢節慶,達斡爾人都要打“波依闊”。競賽園地大多選在平展的草地。各個“莫昆”(氏族部落)的男性成員分作兩隊,舉行曲棍球競賽。達斡爾語把曲棍球園地兩頭的球門稱為“阿那格”(意為狩獵營地)和“耶熱”(意為野獸窟窿),達斡爾人把曲棍球運動當成狩獵時在獵場安營紮寨,在野獸窟窿堵擊野獸的生產流動。

  達斡爾傳統曲棍球多在重大節日、聚會或空閑時,以氏族“莫昆”、村屯式街道為單元舉行競賽,勝者倍享殊榮。為保證球員的平安,逐漸形成了一些競賽規則,不得從左側搶球和擊球。不得用手接球和用腳踩踢球,不得用球棍打人和絆人等,火球是在夜間舉行。

  達斡爾人常在夜間舉行曲棍球競賽。當夜幕降暫且,勞作了一天的達斡爾人就用火炬圍出一塊園地,最先他們最喜歡的曲棍球運動。夜間使用的曲棍球是用樺木根製成的,球身上有許多小孔,孔里塞着松明或油脂。球被點燃后,雙方隊員就以火球為目的,舉行匹敵競賽。小小的火球在夜幕中飛來舞去,劃出一道道紅色的弧線,成為達斡爾族村屯夜晚最美的景物。

  曲棍球還與達斡爾族的生涯親熱相關。已往女人們出嫁時要帶上一根優美的球杆,以示對心上人的讚美和期望。達斡爾族語言中的一些生動比喻也與曲棍球有關,如“帽子怎麼能像曲棍球一樣四處亂扔”。對於不成材的木料和不求上進的人,達斡爾人常比喻說:“真是塊歪木,只配做曲棍球球棍”。

  現在,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已經設立30多所曲棍球基點學校,將達斡爾族曲棍球運動納入中小學校體育課教學內容。現在在“曲棍球之鄉”,有數以萬計差異歲數的曲棍球興趣者,傳承着這一古老傳統體育文化。

  你可能也喜歡:
  各色各異的達斡爾族習慣民情
  達斡爾族的特色衣飾文化
  達斡爾族“罕肯拜”舞的起源及簡介
  民間文化達斡爾族斡包節

獨特的毛南族傳統體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