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民族文化 正文

獨具特色的藏族造紙身手

釋比文化:羌族特殊的歷史文化

  造紙術,是我國四大發現之一,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卓越發現締造,更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大主要發現。而這樣的一個身手,在歷史的洪流下游傳至今也是有着許多的轉變。就以獨具特色的藏族造紙身手來說,就是一個與眾差其餘方式。
  那麼,地處西藏的藏族,在西藏文化中所紀錄的藏族造紙技是怎樣的?隨小編去看看吧!

藏族造紙術

  藏族的造紙法是隨着文成公主進藏,帶去一些造紙工匠而生長起來的。8世紀以來,為譯經之需要,藏族人民不停學習、借鑒周邊民族先進的造紙身手,就地取材,生產出了獨具地方特色的藏紙。

  藏族的造紙質料是一種叫“狼毒”的植物,康巴藏語稱為“阿交日交”,屬瑞香科,生長於高海拔的山坡和牛場。狼毒,就是草場上一種紅色的植物,是一種毒草,接觸多了皮膚會過敏。

  造紙工藝一樣平常都有去皮、划搗、蒸煮、漚制、漂洗、搗料、打漿、抄造等環節。造紙時,先把狼毒的根刨出,裡邊的黃心不能用,用中央白的一層,撕下來刮成細條,晒乾,放水中煮一到兩個小時,撈起來,把料子放到石臼里用木槌打成漿狀,再擱到酥油茶桶里搗作紙漿。

  然後把撈紙框(木框綳紗布做成)擺在水面上,倒紙漿進去,然後逐步晃動框架,讓漿液變得平均平整,再輕輕提起框架,等水滴完,拿到院子里靠牆斜放,自然晾乾。最後把紙從紙框揭下,用石頭研光紙面,就可以使用了。藏紙堅韌雪白,吃墨好,不易污染,可題詞繪畫,也可糊窗作帳,品質可與高麗的枸皮紙比美。

傳統歡慶豐收節日:新米節

  中原內地傳統上用的是一張帘子頻頻入水池撈紙的“抄紙法”,而西藏則用的是把紙倒進紙框,然後連框一起擱在露天自然乾燥的“澆紙法”,而且兩種方式的質料也紛歧樣。用澆紙法造的紙,質地厚實,不適合柔軟的毛筆,卻適合藏族、納西族的硬筆謄寫,而且能防蟲蛀。

  因高原乾燥缺氧,質料有一定毒性,因而藏紙具有防腐、防蛀、防潮的特徵,易於耐久保留,其紙質較為柔韌,耐久耐用,色彩也厚實多樣,具有裝飾美感。

  隨着社會歷史的生長,西藏造紙身手形成了多種類配合生長的名目。藏東區域盛產康紙,藏南盛產金東紙、塔布紙、工布紙、波堆紙、門紙(珞巴、門巴區域的紙),衛藏區域盛產尼紙、臧紙、聶紙(聶拉木紙)、猛噶紙、灰紙及阿里紙等。造紙手藝的提高與普及使藏紙行業名匠輩出,締造了許多精工細作的名紙,如產於塔布金東而享譽全藏的金東紙,適於館藏文獻使用的尼木縣毒紙等。

  許多特殊的紙面加工紙品更令眾人另眼相看,如印刷紙幣和郵票的精品藏紙、製作身手精湛的金汁、銀汁大藏經用紙等即是其中顯明的實例。藏族造紙業不僅在西藏區域獲得周全推廣,還傳入印度、尼泊爾、不丹等國。

  高明的藏紙身手、悠久的藏紙歷史、厚實的藏紙生產履歷締造了獨具特色的藏紙文化,因此有需要對這一主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加以切實的珍愛。

  你可能也喜歡:
  瑤族酒文化,瑤族“三關酒”
  獨具民族特色的侗族飲食文化
  藏族獨佔的民俗文化:藏族哈達文化
  極具魅力的朝鮮族衣飾文化

不分老幼的羌族婦女節:瓦爾俄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