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遠流長的景頗族傳統文化
柯爾克孜族是我國的少數民族之一,其棲身的衡宇有着自己的特色,這些住房可分氈房和土房。其中氈房可以說是最具有柯爾克孜族代表特色的住房了。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柯爾克孜族文化吧!
柯爾克孜族多數棲身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其餘漫衍在烏什、阿克蘇、莎東、英吉沙、塔什庫爾乾等地,另有一部門棲身在黑龍江省富足縣。柯爾克孜族逐水草而居,四序搬遷,轉移牧場,其住房也是圍繞着遊牧和半遊牧的生涯而製作的。按季節和農牧業生產需要,這些住房可分為氈房和土房。
柯爾克孜族雪白的氈房,下半部為圓形,上半部為塔形,以象徵白雪和他們的搖籃——綿延升沉的山峰。它比哈薩克族和蒙古族的氈房略高而頂尖,也同樣具有冬暖夏涼、不存水積雪、拆裝快捷、搬運利便的特點。
氈房主要由柳木、樺木、楸木製作的柵欄、支架、天窗架、門框組成。柵欄可伸縮,用4至5根木條,由駱駝皮條牢靠成菱形網格,一樣平常的氈房需4至5塊柵欄。支架撐條的若干決議氈房的巨細,一樣平常從40根到上百根不等。柵欄外面圍上編有花紋的芨芨草簾,外覆白色圍氈和篷氈,用織有花紋的毛織帶綁紮。天窗頂部有一塊流動的3至4平方米的天窗蓋氈,在夜晚或風雨天時用毛氈繩拉動蓋在天窗上,以防風遮雨。
柯爾克孜族的傳統儀式:瑪扎爾塔依德
氈房內的鋪排部署十分考究。地面多鋪擀制壓花的多色氈毯和補花、貼花、多色花的毛織毯。冬天,在氈毯上面還鋪有牛、羊、馬皮製作的方形皮毯,皮毯上面再鋪褥子當座位。進門右側由多色花紋圖案的芨芨草簾隔成蘊藏室,放置餐具和食物,柯爾克孜族善於養馬,喜歡喝馬奶,每家都有用整張羊皮做的酸奶筒,天天倒進新馬奶,攪拌后就成了酸奶。右後角的開列蓋上面,掛一塊直徑1米左右的編織毛袋,內藏首飾等。
毛袋前為年幼子女的鋪位,上方掛一塊繡花的絲毯或天鵝絨毯,外圍圍着繡花絲織圍簾。進門正劈面靠柵欄放置木箱和其他粗笨物品,上面擺着被褥、枕頭,前面則是客人的座位和鋪位。
在農耕和半農半牧區域的柯爾克孜族人則住土房。土房的牆壁厚而堅硬,有用土坯和生磚壘砌築的,也有用黃土夯築的,離牧區近的用草皮疊砌。土房多為長方形,也有方形的,平屋頂中央有個小小的天窗,夜晚或風雨天蓋上流動的花氈蓋或木板的窗木蓋。開一扇或兩扇門,門板外面掛芨芨草簾。門的劈面牆上有兩米左右的窗檯式壁龕,放置被褥、枕頭,上面蓋着繡花的絲毯。
房門左右牆上修有小壁龕,放置馬鞍和平時用的小物件。室內左側另搭爐灶,供土炕取暖和。土炕面積與室內地鋪相當,炕上鋪有氈毯、竹席和芨芨草席。富足人家的土房,還設有客房、廚房、蘊藏室。庭院里種花栽樹,像果園一樣。
您可能還喜歡:
令人驚訝不已的羌族碉樓
你對於黎族三月三節是否領會?
彝族打歌文化你是否領會?
重放綻放榮耀的羌族文化
家居山壩安樂在的仫佬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