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做工精細,巧奪天工的刺繡藝術
羌族是一個有語言無文字的民族,羌族人的歷史險些都是靠着一代又一代用口傳承下來的。而音樂是人們對大自然、生涯、情緒憧憬的一種表達方式。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羌族文化吧!
羌族是我國有着悠久歷史的古老民族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甲骨文中就已紀錄有羌人的流動。現今羌族主要漫衍在四川省西北部的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東南部的茂縣、理縣、汶川境內和黑水、松潘及其東鄰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毗連的部門區域,所用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羌語支,有南、北兩大方言,無本民族文字,很早以來就已通用華文。
羌族人民勤勞質樸、能歌善舞,至今仍保留着古樸、深摯及怪異的民間音樂。作為羌族民間音樂的一種怪異的音樂形式,羌族多聲部民歌則深深根植於羌民族的藝術土壤之中,與羌族人民的生涯牢牢相連,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映襯着先進們藝術締造的歷史絢爛。
一、羌族多聲部民歌的歷史
羌族多聲部民歌發生於何時,現在尚是一個對照龐大難以解答的問題。這主要是由於,羌族是一個有語言無文字的民族,它的歷史文化主要通過羌族人民世代口傳心授傳承下來。因此,紀錄羌族歷史的文獻資料十分有限,至於研究羌族多聲部民歌的歷史就更無法從史料入手。
毛南族民間最重要的節日:分龍節
但我們可以從其他方面去推斷羌族多聲部民歌存在的久遠:其一,古老的謳歌習俗。自古以來,富有音樂天性的羌族人民“以歌代文”,用歌聲來紀錄歷史、流傳文化、教育後裔,而且在辛勤的勞動中,謳歌大自然,謳歌生涯,憧憬未來。
其二,原始的生產方式。發生羌族多聲部民歌的羌區多在交通未便、自然環境惡劣的高山峽谷地帶。生涯在這種環境中的羌民生產方式原始,生產力低下,在此種環境中生計,主要依賴整體勞作,耐久以來相助互愛,而多聲部民歌也自然在這樣的整體勞動中發生。
其三,古老的歌詞。羌族多聲部民歌的歌詞除謳歌者即興編創之外,大多由世代相傳而來,有時演唱的多聲部民歌連謳歌者自己也不清晰其詳細的寄義。這說明現在的羌語與古時羌語有一定的區別。語言的生長在履歷漫長的時間的同時也會發生某些演變,以至於現今羌民無從知道自己所唱歌詞的詳細寄義。由此可見羌族多聲部民歌發生之久遠。
您可能還喜歡:
清點:侗族傳統節日文化大全
花竹帽,毛南族的定情信物
朝鮮族農耕文化,你知若干?
毛南族肥套,承載美妙願望
仫佬族的傳統體育文化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