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民族文化 正文

源遠流長、氣概迥異土族婚禮習俗

錫伯族鴛鴦琴的來歷與故事

  娶親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許多新人都市根據當地的婚禮習俗來完結婚禮。而每個區域的習俗差異,那你知道少數民族之一的土族的婚禮習俗是怎麼樣的嗎?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土族文化吧!

土族婚禮

  娶親前一天,男方在下晝請兩名能歌善舞、能說會道的“納什金”(即娶親者)帶上娶親的禮物和新娘穿着的服裝、首飾,拉着一隻白母羊(象徵著貞潔和財富)到女方家娶親。此時,女方家有意不給納什金開門,並由阿姑(年輕女子)唱起悅耳的“花兒”,讓納什金對歌,還從門頂上向納什金身上潑水,以示祥瑞。直到阿姑們被唱得無歌以對或者是娶親人詞窮時,女剛剛肯開啟大門將納什金邀至家中。

  隨後由新郎向岳怙恃敬獻哈達,拜神佛,禮畢上炕品茗、用飯。此時阿姑們擁擠在窗口唱起婚禮曲,氣氛熱烈歡快,緊接着阿姑們衝進屋裡拉起娶親人到庭院或麥場上去跳“安昭”舞。整個婚禮一直舉行到深夜才竣事,其間所涉及歌舞的種類近二十種,一場土族人的婚禮就是一次優美的歌舞盛典。

  第二天天亮前,新娘經由梳妝服裝,頭上罩上一層層五顏六色的漂亮紗巾,上馬啟程。新娘的支屬將一把紅筷子撒在院子里,母親將新娘穿過的衣服扔出牆外,示意女人已經出嫁。

  土族女人出嫁方式有兩種,一種叫“小出小進”,一種叫“大出大進”。所謂“小出小進”,即新娘到婆家后才改變髮式。這種方式對照龐大、莊重。所謂“大出大進”即在外家改髮式,到婆家后立刻拜天地,這種方式對照簡捷、省事。“小出小進”的出嫁方式,新娘到了劃定的時刻,須坐“經卷”,即在堂屋的桌子上,依次擺着“經卷”、柏樹枝、佛燈、牛奶、紅筷子、茯茶、糧食、羊毛等九種祥瑞物品。

歷史悠久的柯爾克孜族民歌文化

  納什金在堂屋門前唱《依姐》歌,並使勁擺動褐衫衣襟,新娘由其兄弟用白氈或紅氈抬着沿院里的圓槽轉三圈后,出門上馬。“大出大進”的出嫁方式,納什金可以不唱《依姐》歌,穿着一新的新娘,由其母親或姐姐陪着繞圓槽三圈后,出門上馬。新娘由其姐姐作伴娘、小妹作伴女同到婆家。伴娘當天隨送親隊伍回去,伴女則要等到婚後第三天新娘新郎回門時帶回。

  新娘在娶親人、送親人的蜂擁下來到新郎家門口,首先由新郎捧着瓊漿和哈達,迎上前往接新娘下馬。在他死後,每一步站一個女人,一個捧着酒盅、酒壺,為送親的來賓致酒。新郎新娘進門時,進大門時,有兩個年輕婦女在前面拉着紅氈或白氈,新郎新娘隨着氈,男左女右,抱着用紅布製作的布娃娃,並肩徐徐邁入庭院。

  若是是“小出小進”,則新娘到伙房灶神爺前,由事選定的婦女着手為她梳頭改髮式,穿新婚服裝,啟齒。啟齒儀式是,有一位也是事先選定的婦女,手拿用紅線纏着的擀麵杖,在新娘眼前繞幾下,說:“新娘新娘你啟齒,金口玉言,家裡的話不要到外面去講,外面的話也不要在家裡亂說,守口如瓶,免惹是非……”

  穿着后,即舉行拜天地。新郎新娘要延續拜四次,進入洞房。

  接着謝媒妁,土族稱“瓦日哇西買拉”。人們圍着媒妁,一邊唱謝媒歌,一邊給媒妁敬酒,並向他嘴裏喂炒麵,額頭上貼酥油。紅仁切和媒妁都被請到上房,設宴款待。已往一樣平常不炒菜,主要是酒肉。現在有擺八盤的,另有土、漢宴席並上,十分豐盛。

  您可能還喜歡:
  布依族盛大的節日:布依族四月八
  歡躍的達斡爾族魯日格勒舞
  依山傍水的達斡爾族民居修建
  達斡爾族傳統節日:昆米勒節

饒有風趣的錫伯族“抹黑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