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節:京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俄羅斯族也是中國眾多的少數民族之一,他們最早是來自於俄羅斯人遷徙到中國的人,最後經由多年的生長俄羅斯人最後成為了俄羅斯族,他們也締造了俄羅斯與漢族文化相連繫的飲食和文化。下面的俄羅斯族文化問您帶來俄羅斯族的衣飾文化,一起來領會一下吧。
俄羅斯族是俄羅斯移民的後裔,憑證2000年第五次天下人口普查統計,俄羅斯族總人口為15609人。俄羅斯族在天下的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均有漫衍,主要集中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北部、黑龍江北部和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的呼倫貝爾市等地共約1.4萬人,佔俄羅斯族總人口的89.40%。
“俄羅斯”一詞起源於歐洲古代一個東斯拉夫部落的名稱“羅斯”,俄羅斯族的先民最早棲身在歐洲東部,公元1世紀時被羅馬史家稱為“維勒底人”,他們棲身在維斯杜拉河及波羅的海南岸,從事農牧業,公元6世紀時,已有羅斯之稱。10世紀,羅斯大公奧列格控制了以基輔為中央的周圍部落,13世紀,基輔羅斯被蒙昔人吞併,歸入蒙昔人確立的金帳汗國。
元朝文宗天子時,曾徵調金帳汗國境內的1萬名羅斯武士入多數充扈衛親軍,並賞給土地令其耕作,這是歷史上俄羅斯人大批進入中國的最早紀錄,中國的史書中稱他們為色目人。從14世紀起,俄羅斯人脫離古代羅斯部族,於15世紀末16世紀初以莫斯科為中央確立了中央集權制國家。
在種族分類上,俄羅斯族屬於歐羅巴人種(白種人)。人體特點是膚色白,眼睛呈棕色或藍色,鼻高、唇薄、細軟黃髮、身體高峻,第三類毛髮(髯毛、腋毛等)中等蓬勃。中國的俄羅斯族由於與周圍民族通婚,體質逐漸轉變,具有黃種人特徵。
中國的俄羅斯族早在18世紀初從沙皇俄國遷來的,18世紀後期,由於不堪忍受沙皇俄國的殘酷統治,大批俄羅斯人遷來中國,尤其是在19世紀末和俄國十月革命前後,更多的俄羅斯人從西伯利亞等地湧入我國新疆北部區域、東北各地和內蒙古東北區域。俄國十月革命后,又有一些人為逃避戰爭,進入中國。
獨具特色的赫哲族魚皮製品
那時他們被稱為“歸化族”,他們聚居的村子被稱為“歸化村”,中華人民共和國確立后改為俄羅斯族,被確以為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同其他各族人民一樣,享有一致的權力。我國俄羅斯族的生涯習俗、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基本上與俄羅斯的俄羅斯人相同。
由於俄羅斯族遷來我國的時間不長,他們當中有不少人在前蘇聯國家尚有自己的親友。新中國確立后,他們之間又恢復了關係,不少人要求返回家鄉與親人團圓。50年月,經中蘇兩國政府協商贊成、並輔助他們陸續遷回家鄉。此外,也有部門俄羅斯族遷往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地,由於那裡也有他們的親族,因此,中國現有俄羅斯族的人口數目已經不多了。
俄羅斯族的傳統衣飾厚實多彩,人們在差異季節里,選擇差異顏色、差異名目的衣着。男子夏日多穿絲綢開衩長袍、長褲,或穿白色繡花襯衫和燈籠褲,戴八角帽;冬天穿皮衣和棉衣,戴羊皮剪絨皮帽,穿高筒皮靴或氈靴。
婦女夏日多穿短上衣和短袖、半開胸、卡腰式、大擺繡花或印花的連衣裙,也有的上穿無領繡花襯衫,下穿自製的白色大長裙,上面綉着色彩鮮艷的圖案花紋;春秋季節多穿洋裝上衣或洋裝裙,頭戴色彩鮮艷的小呢帽,上面插着羽毛做裝飾,冬季穿裙子,外衣半長皮大衣,腳穿高筒皮靴,頭戴毛織大頭巾或皮帽。男女笠衫的衣領、袖口和前胸等部位綴優美細密的刺繡幾何圖案或花卉圖案,色彩鮮艷,對比強烈。
暮年人的衣着保持了前蘇聯傳統的名目,男的大多穿制服、馬褲、皮靴或皮鞋,也有穿分岔長袍,大襠長褲的;女的大多穿無領繡花短衣,下穿自織的棉布長裙,腰系一條花布帶,也有穿連衣裙的。
俄羅斯族婦女的頭飾頗具特色,年輕女人與已婚婦女的頭飾有嚴酷區別。少女頭飾的上端是敞開的,頭髮露在外面,梳成一條長長的辮子,並在辮子里編上色彩鮮艷的髮帶和小玻璃珠子。已婚婦女的頭飾則必須嚴密無孔,即先將頭髮梳成兩條辮子,盤在頭上,再嚴嚴實實地反辮子裹在頭巾或帽子內里,否則就被以為是否禮貌的行為。
你可能也喜歡:
羌族習慣:羌族民間的行為規範
錫伯族,團結一致的戎守邊疆人
漢族民間小戲劇種:花燈戲
具有怪異氣概的柯爾克孜族刺繡
赫哲族婚禮有什麼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