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輪美奐的赫哲族魚皮衣文化
聽過鋼琴、吉他、鑼鼓等這些常見樂器的你是否聽過獨弦琴?獨弦琴是廣西京族人民喜歡的樂器,是京族人民獨佔的樂器,更是京族文化中的經典。據悉,獨弦琴已於2011年被列入國家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珍愛名錄。
獨弦琴是京族特有的民族樂器,音色異常優雅悅耳,原諒京族深摯的文化元素。
獨弦琴在京語稱旦匏。盛行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各族自治縣。獨弦琴是京族古老的民間竹制樂器。我國南方盛產竹材古代就有了用粗大的竹子製作的管形樂器,挑起竹皮為弦(俗稱篾弦),用以敲擊或彈撥,並由此使弦鳴樂器獲得不停生長。
獨弦琴是京族人民喜歡的民間樂器,豈論節日喜慶或是農閑之時,人們都要在它的伴奏下,唱起即興編成的民歌。由於它的發音與京族民歌音調極為相似,裝飾音又富有吟唱般的韻味,以是在為民歌伴奏時,琴聲歌聲融會,兩者十全十美。獨弦琴既是優美的獨奏樂器,也是精彩的伴奏樂器,還可加入重奏或合奏,在民族樂隊中,獨弦琴往往作為色彩性樂器使用。
獨弦琴是泛音演奏樂器,可以在僅有的一條琴弦上,同時奏出泛音和基音兩個音來,這是由於怪異的演奏手法而獲得的。獨弦琴具有柔和優美的音色,高音清晰、中音明亮、低音豐滿,显示力極為厚實,宜於显示種種悠長抒情的旋律,既能描繪椰林、山水等大自然的美景,也能淋漓盡致地抒發人們的頭腦情緒。它奏出的委婉如歌的曲調,有如詩人吟詠,富於甜蜜感,有着深邃的藝術魅力。獨弦琴是泛音演奏樂器,可在一條弦上同時奏出兩個音,這是由於怪異的演奏手法而獲得的。
盤點:赫哲族節日大全
獨弦琴是京族古老的民間樂器,早在公元八世紀,就已盛行於緬甸、越南和東南亞各國。唐貞元十八年(802),南亞驃國(今緬甸)向唐王朝進獻樂舞,其中就有獨弦琴。獨弦琴起源於驃國(今緬甸),盛行於東南亞各國,具有怪異的民族氣概和濃郁的南國色彩。早在公元8世紀的唐代,我國就有了關於竹制獨弦琴的紀錄。《新唐書》中有:“獨弦匏琴,以斑竹為之,不加飾,刻木為虺(Hui)首(是古書上說的一種毒蛇),張弦無軫,以弦系頂。”
古代的獨弦琴,是用一段毛竹筒(長三尺、直徑四寸左右)的多數邊做琴體,啟齒部門朝下,在竹筒外面縱向挑起一條細而長、兩頭不停的竹皮為弦。經由不停的撒播和改善,逐步增添了竹制弦弓和葫蘆形共識器,厥後才生長成為現代的獨弦琴。
獨弦琴最初只為詩人吟詩伴奏,厥後生長為歌舞伴奏或與其他樂器合奏(尤常與洞簫一起演奏);現在多用於獨奏,亦可加入重奏或為歌舞伴奏。在民族樂隊中,獨弦琴往往作為色彩性樂器使用。獨弦琴是泛音演奏樂器,演奏手法怪異,可在一條弦上同時奏出兩個音,音色柔和優美,宜於显示悠長抒情的旋律。
獨弦琴現已改製成電擴音獨弦琴,即在共識箱內裝置拾音器和揚聲器(也可外接擴音裝備),音量顯著增大,因而音色加倍優美悅耳,更適於獨奏。
2011年6月,京族獨弦琴藝術被列入國家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珍愛名錄,京族傳統文化獲得較好的傳承珍愛和生長,日益綻放出她怪異的魅力和光采,也成為吸引海內外遊客前來旅行旅遊的一張靚麗手刺。
您可能也喜歡:
具有藏族特色的藏族的文化符號
柯爾克孜族的傳統節日:馬奶節
歷史悠久的柯爾克孜族民歌文化
錫伯族鴛鴦琴的來源與故事
基諾族的民族有着什麼深厚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