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民族文化 正文

東鄉族的信仰是什麼?

仡佬族儺文化,你知道多少?

  在中國宗教信仰是自由的,宗教也知足了人們對於信仰的需求。每個民族都有着自己的信仰,無論是漢族照樣少數民族,這種信仰也是從古代時期延伸而來。那麼,你知道東鄉族的信仰是什麼嗎?下面的東鄉族文化為您解答,一起來看看吧。

東鄉族

  東鄉族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不僅在東鄉族的形成歷程中起過主要的作用,而且對東鄉族的歷史生長、習慣習慣和文化生涯,阿都具有很大的影響。

  約在元末明初時,由哈木則率領的第一批40名傳教士到達東鄉區域。厥後人們尊稱他們為40個“舍亥古杜布”(即智者、哲人、賢人)。聽說,哈木則醒目阿拉伯文,持兩種文字的經卷,足跡普及東鄉各地。哈木則選擇了一個林密草茂的山樑定居,今稱“哈木則嶺”,並用本山的木料,在那裡修建了第一座清真寺,稱大星期寺。其餘的一些傳教士,在去河州路上的一個墟落里相聚后又渙散到其他各地。

  往後,第二批傳教士來到東鄉區域,由阿倆塔率領,共8人,後人尊稱八大“賽義德”(阿拉伯文音譯,意為“主人”、“先生”、“首領”)。阿倆塔落居在高山鄉布隆谷。這40名“舍亥古杜布”和8名“賽義德”除遠走異鄉傳教外,有14人落居東鄉,至今宅兆尚在,並留有後裔。約在明末清初,穆豪引吉尼來到東鄉區域,曾落居在北嶺鄉大灣頭地方。這些傳教士的到來和星期寺的相繼確立,為伊斯兰教在東鄉區域的流傳起了主要的作用。自清中恭弘=叶 恭弘以來,東鄉區域也是西北伊斯兰教內部發生教派與門宦的主要地方之一。

越南京族習俗,越南京族節日習俗大全

  在東鄉族中,伊斯兰教通常分為三大派系,即老教、新教、新興教(又稱色勒夫,俗稱三抬)。老教分為四大派系,即哲赫林也、虎菲也、庫不穩也,嘎底林也。各大派系又分出若干小支系。西北區域習慣上把伊斯兰教的這種老教派派系稱作“門宦”,“門宦”屬於伊斯兰教中的神秘派,在外洋稱為“蘇菲”(阿拉伯語),在我國新疆稱為“依裨”(波斯語),在甘肅、寧夏、青海一帶亦稱為“門宦”。

  東鄉族信仰老教(門宦)的人數最多。共有九個門宦。即胡門、白庄、華寺、大拱北、張門、穆尖提、沙溝、海門、風門等。新教(又稱伊赫瓦尼)信徒漫衍也較廣。新興教(又稱色勒夫,俗稱三抬)是解放初期發生的,信徒較少。各門宦都有自己的教主,又被稱為“老人家”,教主的職位由首創人的明日繫世襲,有的門宦也有不世襲的,傳給賢徒或教徒們舉賢。

  老教和新教各有自己的清真寺,教民只加入本教派清真寺的流動。新教(伊赫瓦尼)的教民一樣平常都與本教派的教徒娶親。老教有門宦,有拱北,有教主,新教沒有門宦,沒有拱北,也沒有教主。老教的主麻日(星期五聚禮日)在任何清真寺都可以做,新教則以為非在中央區域的大寺不能。

  老教阿訇在教民中舉行宗教流動時,先念《古蘭經》,爾後用飯,也可以接受“哈吉牙”(教徒施捨的財錢)。新教阿訇念了經就不能用飯,吃了飯就不能念經,而且不能接受“哈吉牙”。

  新教對天課五拾勒,非提勒,則卡提(宗教劃定的稅捐)看得很重,老教注重念經、“哈吉牙”。新興教(色勒夫,俗稱三抬),星期時要抬手三次(老教、新教只抬一次),教徒留長發,而老教和新教均不留長發。

  你可能也喜歡:
  歷史悠久、古風猶存的東鄉族刺繡
  東鄉族庄窠的衡宇製作與形成
  另具匠心的東鄉族修建
  東鄉族古老的傳統習俗,吃平伙

獨具民族特色的東鄉族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