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民族文化 正文

你所不知道的基諾族婚戀“三部曲”

獨具民族特色的德昂族花節

  婚姻習俗從古至今都有着怪異的傳統文化,而關於婚姻的習俗在每個地方都得不到了紛歧樣的傳承。雖說現在都執行婚姻自由,但在基諾族的婚戀照樣有着一種異常特其餘習俗,那就是婚戀三部曲。想知道基諾族的婚戀是那三部曲嗎?下面的基諾族文化為您解答。

基諾族

  基諾族婚戀自由。解放前青年男女婚前的社交流動不受任何約束,婚宿世子不受歧視,可隨母親在人人庭中生涯。解放以後,這種習慣已逐漸改變。基諾族的傳統婚戀,一樣平常都要經由“巴漂”、“巴寶”和“巴卓”三個階段,即隱秘來往、公然戀愛關係、同居,舉行婚禮,正式娶親。

  青年男女在婚戀以前,先要舉行成年禮,然後方可加入社交流動,尋找同夥。青年們談情說愛的方式天真多樣,上山砍柴,下地勞動,邊走邊談。有時還隔山唱歌,以歌聲傳情求愛。

  基諾族村寨內,一樣平常都設有一幢稱為“尼高卓”的公房。“尼高卓”內設有竹凳、竹床,是年輕人舉行社交流動的主要場所。每當夜幕降臨以後,未婚青年大多集中在“尼高卓”內,男青年彈弦子,女青年吹口弦,自由言笑、唱歌取樂。有情有意的男女,常成雙成對地聚在一起,時彈、時唱,竊竊私語,交流情緒。年輕人在生產流動和“尼高卓”公房內的娛樂流動中來往結識,有了一定情緒以後,便進入“巴漂”——隱秘幽會的階段。

  青年男女的幽會,往往以花相約或用樹恭弘=叶 恭弘信相約。基諾青年以花約會,與布朗族正好相反,是女人采來鮮花,自動送給自己中意的伙子表明戀愛,轉達夜間單獨幽會的約請。伙子以戴花示意有意,以不戴花示意拒絕。一對有情有意的青年,往往在夜裡找個鎮靜之地,傾吐衷情。青年們轉達情緒信息的樹恭弘=叶 恭弘信,更是稀奇,只有心有靈犀者可以破釋。

  在林間小道上,若是發現新摘下的植物恭弘=叶 恭弘上,吐有嚼檳榔的紅色汁液,那即是情人們轉達的幽會或表明情緒的信息。所用的樹恭弘=叶 恭弘差異,轉達的信息也就差異。聽說,若是檳榔汁液吐在厥類植物恭弘=叶 恭弘上,那是嘲弄情人的人格低下,犹如供人墊坐的厥恭弘=叶 恭弘;若是檳榔汁液吐在掃帚恭弘=叶 恭弘上,又擺上三尖用紅線拴着的苦馬草恭弘=叶 恭弘,那是示意倆人的心已相交相融,草枯恭弘=叶 恭弘爛都穩固心。

  一些約會的樹恭弘=叶 恭弘信,用樹恭弘=叶 恭弘或擺法示意相見之地,有心人自會找到幽會地址。看到別人的樹恭弘=叶 恭弘信,一樣平常不能亂動,若是稍微做點手腳,會導致相愛的青年反目成仇。經由一段時間的幽會,雙方都以為同舟共濟,便互贈定情物,公然戀愛關係,進入“三部曲”中的“巴寶”階段。年輕人互贈的定情物多是小刀、煙斗、耳塞(耳飾)、挎包。一旦定情,便公然往來,相互照顧,事事相幫,並最先同居,進入“巴卓”階段。

基諾族的傳統節日之一:打鐵節

  男青年往往深夜登樓,與女友同宿,雄雞打鳴即下樓離去。女方怙恃覺察也不過問,任其生長。情人同居的時間,依各自的家庭經濟情形而定。經濟條件好的人家,在同居一段時間后便應舉行婚禮,在男方的大長房內佔有一個火塘,享有一個小家庭的權力;經濟難題,無法舉行婚禮者,可一直同居到有條件時再舉行婚禮。

  舉行婚禮,仍然要預先推行說親的手續。說親時,通常請男青年的母舅或村社頭人為媒,帶上一定禮物去向女方怙恃求婚。然後請“莫麥”(會推算日子的人)擇吉日,定婚期。舉行婚禮前,男女雙方都需要給母舅送三次酒、肉作禮。男方還需給母舅“接人費”,給女方母親“奶母費”。舉行婚禮時,男方宰豬祭祀,將豬頭、豬腳獻給卓巴、卓色等頭人,根據女方長房內火塘的數額分送米酒、肉包。

  在男方長房內設酒席待客。舉行婚禮之日,新娘應重新漆齒,梳洗服裝,潛藏起來。傍黑時,男方親友在卓巴、卓色等長老陪同下前往迎親。迎親職員登樓以後,女人的母舅再將新娘“找”回,交給迎親職員,並以生產工具陪嫁。男方應向女方母舅送禮錢,示意對“找”回新娘的感謝。新娘迎回來以後,新郎之母應給兒媳一隻雞蛋,併為兒媳拴線。新郎要敬新娘一杯酒,背着新娘登樓,由卓巴宣布倆人自此已結為伉儷。

  男方將三兩三錢瓷碗碎片(以此代銀)用布包裹好交給女方母舅作為娶親證物保留。舉行過這番儀式后,即開宴。這時,昔日戀慕過新娘的伙子,會用淘米水潑灑新娘,示意對沒有獲得新娘戀愛的“抨擊”。向新娘潑水的伙子越多,說明追求新娘的人越多,新娘的身價也越高。

  舉行婚禮后的越日,新娘要上山砍兩次柴禾,獨自跑回外家用飯。两天以後,新郎再親自去將新娘接回。至此,婚禮竣事。基諾族早年的婚禮,儀式繁雜,有首習俗歌這樣唱道:“我們倆人要結成伉儷,先得問卓巴卓色,請他們頷首批准。請母舅當我倆的證人,請母舅為我們推算婚期。象牙戥子稱好金銀三兩三,我倆今日可成雙。

  竹編的蔑桌擺起來,桌上擺好九樣菜;阿媽不要哭,阿爸莫傷心,交下白銀一百兩(實為一個半開),答謝爹媽養育恩。我把雞蛋交在阿媽的手上,我脫離了阿媽的長房;我登上夫家的九級樓梯,跨進了新的家門。夫家阿媽把一隻雞蛋放在我的手裡,引領我走進我的新居”。這首民歌生動地敘述了昔日婚禮的歷程。

  隨着《婚姻法》的實行,基諾族的婚俗已有了許多改變。一種既相符執律例范,又有民族特點的婚戀習慣正在形成。

  你可能也喜歡:
  “活住屋”基諾族的民居文化
  獨具特色的基諾族傳統習慣文化
  你所不知道基諾族文字與藝術文化
  怪異的基諾族傳統採集文化

德昂族女性的象徵“腰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