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京族和越南京族是同個民族嗎?
京族是一個跨境民族,其先祖曾棲身在越南人民民主共和國的北部區域,約莫在我國明代正德年間至19世紀末,陸續由原居地遷入我國廣西的東興區域,即現在的京族區域。許多人對於京族是中國人照樣越南人都有個疑問。那麼,現在我們就來領會京族文化,領會京族是怎麼來的呢?
京族已往曾稱為越族,1958年春正式改稱京族。憑證群眾回溯和現有文字質料,京族的祖先從十五世紀最先,就陸續從越南塗山(今越南民主共和國建安省)等地遷到今天的東興各族自治縣巫頭、澫尾、山心等島,最先棲身在巫頭和江平鎮周圍的寨頭村,厥後逐漸向澫尾、山頭、潭吉等地生長。在澫尾村的墟落中有“先祖父洪順三年從塗山漂流到此,立居鄉邑……”的紀錄。
洪順是越南十六世紀封建王朝的年號,洪順三年即公元1151年,相當於我國的明朝武宗正德六年。往後可以看到,遷來澫尾這部門京族,至少已有快要五百年的歷史。
京族的祖先遷到江平區域時,相近的恆望、紅坎、貴明、佳邦等地早已有漢族棲身。那時的巫頭和澫尾照樣森林密蓋的荒島,后經京、漢兩族人民的通力互助,驅蛇蟒、伐荊棘、築海堤、墾荒坡,開拓了自己的家園。山心和潭吉原來也是冷落的小島,與陸地隔着一片汪洋,京漢兩族人民攜手互助,修築了海堤,把兩個小島和陸地毗鄰起來,使它釀成了兩個半島,既便利了兩族人民的友好往來,又開拓了大片土地和鹽田,生長了生產。
京族語言文化,你知多少?
京族勞悅耳民初遷來時,主要從事漁業生產,以簡陋的漁業工具打魚,厥後向相近漢族學會了蒔植水稻,才逐步擴大起來。順應着沿海區域的自然條件,鹽業生產和手工業生產也生長起來了,稀奇是制魚汁業相當蓬勃,成為京族區域一項主要的經濟收入。
京族在遷到江平區域之間已處於封建社會階段,遷來之後,在京、漢族田主階級的榨取剋扣下,農業漁業生產耐久得不到應有的生長,在紅坎村“哈亭”的碑文上,就有“官事重役,不堪其苦”,“人民饑饉……”等紀錄,反映了京族勞悅耳民已往生涯的悲涼境況。
1840年鴉片戰爭英帝國主義用大炮打開了我國的大門之後,京族區域在較長時間里被法國帝國主義者侵佔和統治,在法帝國主義的侵略下,京族區域的漁、農業生產受到了嚴重的損壞。由於洋紗、洋布的大量推銷,京族人民的許多傳統工業被迫歇業,不少漁民、农民在法帝國主義者的催殘下,傾家蕩產,漂泊到那時法帝國主義者統治下的越南海防做勞工,受盡了折磨。
解放前國民黨的統治更使京族人民遭受空前的災難。國民黨反動派對京族勞悅耳民的榨取,真是名堂翻新,層出不窮,如“用糧錢糧”、“漁鹽海稅”、“人丁稅”、“過秤稅”、“鄉保長米”、“自衛班長”等,無奇不有。京族社會耐久留下來的以“翁村”為首的長老制度,也被行使作為統治京族人民的工具。
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耐久的統治和榨取下,京族人民曾經和各族人民一道,舉行了多次反帝反封建的鬥爭。一直到1949年底,在壯大的人民解放軍攻勢下,逃竄於周圍竹山區域的國民黨殘餘匪軍所有被祛除了,京族區域才獲得周全的解放,京族人民才得以翻身,作自己土地上的主人。
你可能也喜歡:
土族另具匠心的飲食習慣
羌族特色飲食:洋芋糍粑待客之道
富有鬥爭傳統民俗的布朗族
苗族酒文化,苗族飲酒習俗
極具特色的京族樂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