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民族文化 正文

民族文化:基諾族的修建特點

塔吉克族過年習俗知多少?

  人類自古以來,從最先最先生涯在窟窿里,到現在住在林林總總的修建中。但生涯在鋼筋水泥的屋子里太久的話,就會以為具有原始味道的木屋異常的自然怪異。基諾族聚居的地方,森林密布,以是他們的修建質料以樹木為主。現在我們就從修建上來領會基諾族文化吧。

基諾族修建

  基諾族主要聚居在雲南西雙版納中部,景洪以東、勵養與勵侖之間的基諾山一帶。這裏原始森林密布,雨量充沛,屬熱帶、亞熱帶天氣。直到20世紀50年月,基諾族社會還處於父系人人族向農村公社過渡階段,土地歸人人族或村社所有,分配給各個小家庭耕作。

  龍帕寨的大屋子棲身形式,集中反映了父系人人族的特徵。基諾語“龍帕”意為“住在山石頭陡坡的人”。據1963年觀察,全村都是基諾族,共67戶,221人。全寨共4個姓,劃分住處在10座大屋子里。龍帕寨的大屋子皆干欄式修建,呈長方形,兩頭對開門。梁、柱為木結構,四壁用竹篾圍起,房中用茅草排鋪蓋。室內無窗,日間光線很暗。每樑柱間均以子母扣咬緊,不用釘子。房架與茅草間用藤條繫緊纏牢。

基諾族新米節的來歷與風俗

  以龍帕寨阿扯繞家宗子且的大屋子為例,這個屋子長28米,寬16米,高7米左右,由八根柱子搭成屋子的主要骨架,兩頭對開門的左側都沒有木製的七至八級樓梯。進屋穿過大門是一橫寬約2米的長方形客房。過客房就是大屋子的正廳,中央有木楞鑲邊的長13.2米、寬1.14米的大屋子內各戶的火塘,全是用三塊石頭鼎足立起。

  每戶的火塘對着自己小家庭的卧室。大屋子的右邊最末一間牢靠為家長住房。客房的右端專門隔有宗教房,房內周圍掛着該房內成員獵獲到的動物頭架、牙齒,平時任何人不能進入。種種小戶的倉房增均蓋在大屋子周圍,每一小戶有一倉房,呈方形。各小家庭平時各有煮食,只有年節或打來野獸時,才燃起人人族的總火塘,一起共食。

  隨着私有制的泛起和個體家庭經濟能力的增強,小我私人家庭的民居最先泛起。這種民居仍是干欄式修建,從平面結構看與傳統大屋子相同,只是面積綋小,火塘數目削減。中央通道改為全家人起居、煮食的堂屋。

  你可能也喜歡:
  細膩的鄂倫春族狍皮衣飾文化
  東鄉族聖紀節的習俗與文化
  獨具民族特色的門巴族修建文化
  惟妙惟肖的烏孜別克族舞蹈文化

土家族的清明節習俗與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