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民族文化 正文

羌族文化遺產有哪些,你知道嗎?

羌族服飾的來歷以及意義是什麼?

  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主要組成部門,蘊含着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頭腦方式、想象力,彰顯着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締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結晶。羌族人在耐久的歷史生長曆程中,締造了厚實的文化遺產,致使羌族文化加倍厚實多彩。

羌族文化遺產

  近年來,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珍愛的大靠山下,羌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珍愛取得了一系列成就。重新中國確立到現在,屬於羌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珍愛的功效有《羌語簡志》、《羌族民間故事》、《羌族民間故事集》、《羌族民間故事選》、《羌族民間文學資料集》;敘事詩有《木姐珠與斗安珠》、《羌戈大戰》和《赤基格布》等。自從國家最先實行非物質文化遺產珍愛工程以來,各級政府起勁行動起來,取得了新的成就。

  2006年年頭,阿壩州周全啟動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珍愛事情。茂縣的“羌笛製作身手及演奏”和羌族“瓦爾俄足節”(俗稱歌仙節)兩項羌族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宣布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珍愛名錄。

  2007年3月1日,羌族多聲部民歌、羌笛演奏及製作身手、羌族羊皮鼓舞、羌年、羌族傳統刺繡工藝、蘇不士、羌族瓦爾俄足節等羌族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宣布為四川省人民政府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珍愛名錄。

羌族過年習俗,你知多少?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使羌族撒播千年的文化遺產遭遇致命性襲擊。震后,州委、州政府審時度勢,始終堅持文化遺產“珍愛為主、搶救第一、合理行使、傳承生長”的事情指導目的,根據“政府主導、社會介入,明確職責、形成協力,久遠設計、分步實行,點面連繫、考究實效”的原則,準確處置好搶救、珍愛和行使的關係,堅持羌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珍愛的真實性和整體性。在確保非物質文化遺產獲得有用珍愛的條件下,促進搶救、珍愛、行使的有機連繫和協調統一,實現了羌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珍愛事情的可連續生長。

  2008年6月7日,在宣布的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510項)和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147項)中,汶川的羌族羊皮鼓舞和羌族刺繡、汶理茂三縣的羌年,松潘縣的羌族多聲部民歌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羌年羌族瓦爾俄足節被推薦為民族傳統節日珍愛樹模地,羌年列入申報團結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2009年10月1日,團結國教科文組織珍愛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委員會宣布,羌年被列入《急需珍愛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第二個天下“文化遺產日”上,茂縣的羌族薩朗,茂縣、汶川縣羊皮鼓等羌族演出加入了在成都舉行的“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巡演。在第二屆中國成都非物質文化遺產節上,阿壩州派出“瓦爾俄足”加入巡迴演出,還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會阿壩館內把阿壩州災後文化重修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珍愛事情成效全方位展示出來。

  你可能也喜歡:
  另具匠心的阿昌族修建文化
  氣概素樸雅觀的阿昌族衣飾文化
  解讀:塔吉克族是什麼人種
  你所不知的塔吉克族禮儀文化

羌族羌紅與藏族的哈達有什麼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