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絕倫的普米族服飾文化
普米族是我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民族之一。普米族與中國古代的氐羌族系有淵源關係。公元十三世紀中恭弘=叶 恭弘,一部門人被徵召入元軍,隨忽必烈南征,今後普米族逐漸竣事遊牧狀態,最先農耕生涯。那麼,在普米族文化中紀錄著哪些主要的節日呢?一起來看下。
大過年
大過年,是普米族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之一,一樣平常從臘月二十九祭祖先、吃年飯到正月初七過完人的生日為止,要七八天時間。大年月朔早上,老人要向宗巴拉(神台)燒香祈禱,祭祀祖先。凡年滿十三周歲的男女兒童,要舉行“穿褲子”、“穿裙子”成年禮儀式。除此外,尚有上山狩獵、繞山放牧、玩磨秋、祭山神、跳鍋莊等流動。
吃完除夕團圓飯後,年滿13歲的男孩子、女孩子,按性別各聚一處,通宵狂歡。待東方發白,各自回到自己家中,由家裡人為他們舉行“穿褲子”或“穿裙子”成丁儀式。瀾滄江畔的普米族在若是是女孩,她便走到火塘右前方的“女柱”旁,雙腳劃分踩在豬膘和糧食袋上,豬膘象徵財富,糧袋象徵豐收;右手拿耳飾、串珠等首飾,左手拿麻紗、麻布等日用品,象徵婦女有物質享受的權力和肩負家庭勞動的義務。接着母親把女孩的麻布長衫脫下,換上短衣,穿上百褶裙,繫上一條繡花腰帶。若是是男孩,他便走到火塘左前方的“男柱”旁,雙腳踩在豬膘和糧食袋上,右手握尖刀,左手拿銀元,銀元象徵財富,尖刀象徵勇敢。然後由母舅把男孩的麻布長衫脫下,換上短衣,穿上長褲,繫上一根腰帶。儀式事後,這些男孩、女孩才算長大成人,才有資格加入正式的社交流動。
端陽節
每到陰曆四月初五,普米家便打開用新麥釀就的酒罈,咂出蘇理瑪,過嘗新節。除自家痛飲外,還劃分送給親友嘗新。端陽節這天,孩子們穿着艷服,到野外采來種種鮮花,插在屋裡屋外,顯得十分優美。然後全家老小圍坐在火塘邊吃種類食物。
雪門檻游山節
陰曆五月五日,是蘭坪普米族傳統節日——“雪門檻游山節”。“雪門檻”是雪盤山脈第三大高山,海拔3600米,是境內唯一“一步望四鄉”的地方,自古就是四鄉客商和遊客往來的要塞。當春寒退盡,山花壯麗時,四鄉普米族群眾就會身挎四弦琴,攜帶黃酒和蛋肉,來雪門檻山頂草地過節。
淳樸獨特的普米族飲食文化
雪門檻游山節是普米族節日中人數最多而宗教氣氛較淡的一個節日。不舉行宗教儀式,有病的可上山採挖草藥,愛武的人射箭摔跤,比試武藝;年輕人對唱情歌,互訴衷腸;有的人是來談生意。游山節的熱潮是“跳羊皮舞”此舞屬於自娛和外交舞種,人群手拉手圍成圓圈,圈中一人以折迭的羊皮作“鼓”,另一人邊舞邊彈四弦琴,羊皮“鼓”伴着琴聲,增強了節奏和氣焰,跳一輪共需彈奏十二個舞曲。隊形轉變厚實,有單圓、雙圓、半圓、對跳、開門、翻身、二龍吐水和滿天星等。
轉山節
轉山節,是陰曆七月十五舉行的祭山神流動。普米男女老小以村寨為單元,三五成群,到指定的山頭加入種種傳統流動。
小過年
小過年,又稱普米過年,在每年的臘月初六這天,聽說這天是普米祖先的誕辰日,以是流動多是舉行些祭祖先、驅病魔等的宗教流動。
成人禮
女孩的成年禮叫做“穿裙子禮”,由母親主持。小女孩走到火塘右前方的“女柱”旁,雙腳劃分踩在糧袋和豬膘上,右手拿着耳飾、串珠、手鐲等裝飾品,左手拿着麻紗、麻布等一樣平常生涯用品,手上的物品象徵婦女將有享受的權力和肩負家庭的義務。接着巫師向家祖和灶神祈禱,母親給女孩脫去麻布長衫,換上麻布短衣,穿上百褶長裙,繫上綉有圖案的腰帶。換上新裝的女兒向灶神和親友叩頭示意謝謝,親友送給禮物示意祝福。
男孩的成年禮叫做“穿褲子禮”,由娘舅主持。普米族保留許多母系社會遺俗,娘舅在家中職位最高。小男孩走到火塘左前方的“男柱”邊,雙腳踩在豬膘和糧袋上,右手握尖刀,象徵勇敢;左手拿銀圓,象徵財富。巫師向灶神和家祖祈禱,娘舅把男孩的麻布長衫脫下來,給他穿上麻布短褂、麻布長褲,繫上腰帶。換上新裝的男孩也要向女孩一樣給灶神和親友逐一叩頭,用牛角羽觴向親友敬酒。親友們往往送他一隻羊,祝賀他日後平安祥瑞,牛羊成群。
舉行“穿裙子禮”、“穿褲子禮”時,女孩或男孩的怙恃要舉行盛大宴會,招待加入的親友客人。他們端給客人每人一碗骨頭湯,一塊肉和一些豬心豬肝,示意人人是至親骨血,心肝相連。宴會後,儀式才算竣事。舉行了“穿裙子禮”和“穿褲子禮”,小女孩和小男孩算是成人了,成了小女人和小伙子,可以加入生產勞動和社交流動,成為家族的正式成員。
你可能也喜歡:
阿昌族會街節的特色習慣
阿昌族有幾個名人?
具有內蒙古風情的馬奶節習俗
內蒙古端午節的習俗有什麼講求
趣味橫生的普米族婚禮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