頗具特色的布朗族婚俗文化
少數民族的人民多數能夠善舞,他們將自己生涯中的點滴連繫民族特色體例在歌舞中。而在盛大節日到來時,布朗族人民會通過歌舞來歡慶這一天的到來,布朗族的歌舞演出形式還包羅了武術和雜耍。下面的布朗族文化為您帶來布朗族的舞蹈文化,一起來領會一下吧。
布朗族青年從小就要學唱種種曲調,彈奏種種樂器。布朗族的樂曲曲調分為甩、宰、索、綴四種。其特點是甩調激揚抒情;宰調歡快活躍;索調適合唱習俗歌曲,以小三弦伴奏;綴調頌揚民族英雄人物,以及蓬勃向上的新生涯,用於盛大歌會中的對唱。領唱者常憑證排場即興編增歌詞內容。布朗族舞蹈有喜慶舞蹈和佛禮舞蹈。舞蹈稱謂各地差異,西雙版納稱“跳擺”,施甸、鎮康稱“打歌”,雲縣、景東、墨江稱“跳歌”。
明顯地域性特徵的布朗族民居
“跳歌”是又舞蹈又唱歌之意。由於布朗族男子多喜歡武術,因此,武術又經常和歌、舞融為一體。如長刀舞、甩棍舞、拳術舞等等,動作利索,剛勁健美。西雙版納布朗族的《象腳鼓舞》、《拍手舞》、《猴舞》、《採茶舞》等多源於人們的生產、生涯實踐,舞姿優美、歡快,生動真切。
布朗族的舞蹈是全民性的,鶴髮老者、少年兒童只要聞聽竹笛響,便會翩翩起舞。而年輕人稀奇喜歡跳“圓圈舞”。先由能歌善舞的小伙子領舞,隨同着鋩鑼、象腳鼓的節奏,女人們、小伙子們圍成一個圓圈,雙膝微微升沉。柔軟的雙手在肩兩側或前或后輕盈翻舞,邊舞邊向反時針偏向移動腳步。同時,一群小伙子在圈內有節奏的作虎步跳躍。時而渙散到女人眼前與女人輕聲對歌,時而又聚攏,作虎跳狀。云云循環頻頻,恣意抒發心中的喜悅。
你可能也喜歡:
山康節是布朗族最盛大的節日
布朗族怪異的手工身手:竹編
與茶不能分的布朗族文化
布朗族種茶飲茶的傳統習俗
天籟之音的布朗族音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