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明顯的布朗族青竹茶文化
姓氏最早起源於部落的名稱或部落首領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便於鑒別部落中差異姓氏的後裔,便於差異氏族之間的通婚。差異民族的文化差異,因而民族姓氏也有區別。在布朗族文化中有哪些特有的姓氏?一起來看下。
布朗族人的名字是按嬰兒的性別和出生先後排列的。例如,墨江縣布朗族男性、女性劃分排行叫:“艾”、“尼”、“桑”、“壘”、“苛”、“拉”;女性排行叫:“月”、“仔”、“也”、“壘”、“姨”、“拉”等。雙江縣布朗族男性排行叫:“艾”、“尼”、“桑”、“賽”、“老烏”等;女性排行叫:“恭弘=叶 恭弘”、“依”、“阿”、“姆”、“愛”、“娥”等。一樣平常說,布朗族人無姓氏,有的雖然有姓,那也是從漢姓借入的。
布朗族人民取名時,要請“寄父”、“乾媽”給取名。嬰兒出生六七天內,第一個進入產婦家的客人(寨子內的客人,豈論男女),便成為嬰兒的“寄父”、“乾媽”,請他(她)給嬰兒取名、拴線、祝福。孩子長到二三歲時,每逢過節,怙恃領着孩子並帶着節日貨到“寄父”、“乾媽”家賀年,“寄父”、“乾媽”也要給孩子小錢和衣服。在取名時,若是寄父名是漢名叫陳國華,孩子是宗子“艾”,那麼名字的末尾要取“寄父”的“華”字,即名字叫“艾華”。若是是長女“恭弘=叶 恭弘”,即名字叫“恭弘=叶 恭弘華”。
布朗族怎樣過春節,你知道嗎
聚居在西雙版納一帶的布朗族人的名字,通常男性,要在名字前冠以“艾”;通常女性,名字前冠以“依”,以此區別男女性其餘特徵。
連名制是布朗族的一種命名形式,有母子(女)連名、母子(女)與父子女(女)夾雜連名和父子(女)連名三種同時並存。母子(女)連名,是嬰兒取名后,再把母名的第二字連在嬰兒的名字之後,這樣就形成了特殊的母子(女)連名制。若是母親有幾個子女,那麼所有子女名字的每個字都連用母親名字的第一個字。
母子(女)與父子(女)雙性夾雜連名的特點是:母子(女)連名從第一代延續到第三代,但到第四代和第五代既有母子連名,也有父子連名,而且連父名者已漸多。從這種兩性夾雜連名的方式中可以看出,在母系社會裡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因而子女只能連母名,子女只能按母系盤算。當布朗族到了父權占絕對統治職位時,子女都連父名,支屬也只能按父親盤算,即用父系名字的末尾一個字音來毗鄰,有連至三代到六代不等。
你可能也喜歡:
與眾差其餘布朗族語言文化
民族文化:普米族民間戀愛故事
民族文化:布朗族過年的習俗
普米族的神樹是什麼?
奇特的布朗族關門節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