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民族文化 正文

別具風味的撒拉族飲食文化

錫伯族的大眾化節日都有哪些?

  撒拉族主要聚居在中國黃河沿岸的青海省區域。作為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撒拉族所有的習俗得憑證伊斯兰教而定。撒拉人自稱“撒拉兒”,其他民族稱之為“撒拉”。那麼,撒拉族有哪些別具氣概的飲食習俗呢?一起來撒拉族文化中看看。

撒拉族飲食文化

  撒拉族男兒,多以上山伐木、下河板筏為生。此外,養蜂是撒拉人最喜歡的副業生產,園藝也是他們的專長。

  撒拉族習慣於日食三餐(農忙時憑證情形適當加餐),主食以麵粉為主。家常品種有花捲、饃饃、饅頭、烙餅、面片、拉麵、擀麵、散飯、攪團等。在一年一度的齋月里,一樣平常都只食早、晚兩餐,飯菜比平時豐盛一些。

  撒拉族先民於700年前從中亞撒馬爾罕一帶遷徙至青海循化,據史書載,那時其先民過着遊牧生涯。遷徙以後,雖然其人文環境和生態環境發生了轉變,但畜牧的習慣至今未變。不少撒拉族人家都養着一、二十隻羊,一兩頭牛,牛羊多的還在周圍山上圈養。這些牛羊一方面解決了農業所需的肥料,另一方面也解決了肉食之需。撒拉族的肉食佳肴,古樸自然,代表了撒拉族人個性和氣概。

  牛羊頭蹄是撒拉族人普遍愛的一種肉食。宰罷牛羊后,砍去犄角,用燒紅的鐵鏟把牛羊頭上各部位的手燎盡,再用鹼面水洗凈。用刀從牛羊頭的嘴角處沿牙骨割到耳後根,劈成兩半,放時鍋里,燒開后加放小麥同煮。調料只用當地產的花椒和青鹽。當煮到肉皮脫落時即可食用。早餐時,主婦把肉撈到案上,一塊一塊地取下,將每個部位分放到各人的碗里。牛羊蹄肉須每人一份,眼睛通常由老人吃,聽說老人眼花,可以直到“吃啥補啥”的效果。吃完肉,每人還要喝一碗帶湯的麥仁。

達斡爾族春節的風俗都有哪些?

  另外,宰牛羊的當天,撒拉人還將牛羊腸、肚等用鹼水洗凈,再將牛羊心肝等剁成肉末或肉泥,拌以麵粉、蔥花等,仔細地塞進牛羊大腸里,用細線封口。另外,將豆面和白面拌勻調成麵糊,由兩人互助,灌入小腸內,封口,和大腸一起放進鍋里,同時再放進幾塊胸叉肉一塊兒煮。約10幾分鐘,巨細腸即熟。為防止腸皮煮爛,火候要適中。煮熟后,即請來親友,由主婦撈出放到盤子里,端到客房的炕桌上,每人準備一把刀,客人自己一節一節地割下吃,各人的小碗里盛有用蒜泥、辣醬和醋調成的佐料汁。

  無論是牛鮮美的羊頭肉,照樣香甜的牛羊腸肚,熱情的主人都要分送給左鄰右舍幾碗品嘗。

  麥仁飯是在喪葬禮儀中全村人集中食用的一種食物。埋葬亡人後的第三天,在喪屬家裡支起專用大鍋,左鄰右舍的婦女們抬來泉水,裝滿大鍋,本“孔木散”(宗族或家族)的小伙子們則上山打柴,準備燒火用。三、五個婦女們則將小麥洗凈,一點一點地放進村裡的大石臼里搗爛,並吹去麥皮,倒進大鍋,放少量蠶豆或豌豆,最先燒火,經由十幾個小時,才氣煮爛;爾後將肉丁、蔥花等炒出來的“喬花得”倒進大鍋,攪勻即成。

  喪主還要宰一隻羊,將羊肉煮熟后,切成約三個手指頭巨細的肉份子。一切準備好之後,下晝三點左右,派十幾個孩子到村裡較高的地偏向全村人呼叫來吃麥仁飯。村裡人聽到呼啼聲,便自帶碗筷去吃麥仁飯,吃畢,每人分得一塊肉份子,帶上一碗麥仁飯回家。男子及孩子們吃完后,才由婦女們吃。往後,喪屬每周煮一次,家庭條件好的要煮5-7次,一樣平常的也要煮2-3次。煮麥仁飯有質料(小麥、羊等)一樣平常由喪主的支屬提供。

  根據伊斯兰教義,撒拉族嚴禁飲酒,一樣平常在撒拉族的筵席上不備酒。平時更無飲酒的習慣。

  一樣平常飲料除清茶、奶茶和蓋碗茶以外,還常飲麥茶和果恭弘=叶 恭弘茶。製作麥茶時,將麥粒炒焙半焦搗碎后,加鹽和其他配料,以陶罐熬成,味道酷似咖啡,香甜適口;果恭弘=叶 恭弘茶是用晒乾后炒成半焦的果樹恭弘=叶 恭弘子製成,飲用別具風味。

  你可能也喜歡:
  別具特色的柯爾克孜族獵鷹文化
  獨具特色的達斡爾族曲棍球運動文化
  怪異身手的撒拉族刺繡文化
  解惑:錫伯族是古代什麼族的後裔?

達斡爾族婚禮,達斡爾族婚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