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毛南族語屬於什麼語系
錫伯族,是我國北部少數民族中較早從事農業生產的民族。錫伯族的文化藝術內在厚實多彩,極具本民族特色。春節是我國最盛大的節日,錫伯族人也過春節,而且尚有許多和漢族紛歧樣的春節習俗,你知道這其中的區別嗎?想要領會更多錫伯族文化,想要領會他們怎麼過春節,就趕忙往下看吧。
春節。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晚間送灶王上天,報人世祥瑞,稱為“祭灶”。到除夕之夜,換以新灶王神像,名曰“迎灶”。
除夕,即臘月三十(或二十九),家家殺年豬,炸晨子、烙年餑餑、蒸供饅,做種種佳美菜肴。午後請出種種神祖三像,如“喜利媽媽”和家譜等,鋪排祭祀供品;男家長攜子孫,帶紙錢、木銑上墳地,將墳堆上積雪掃除清潔,回來之後在大門口鋪排飯桌,祭祀祖宗,全家叩頭,然後進屋吃團圓飯。這天在外的親人都要回家過年;已出嫁的女人,不許在外家過年,除夕晚上點長明燈,所有房間、馬廄、磨房、碾房、倉房等都點上油燈、蠟燭或燈籠,使室內外燈火通明。
天黑后賀年“辭舊歲”。午夜子時(11時至1時)俗稱“諸神(新神)下界”,家家在院中擺供紙畫天地碼子(神位),插於香鬥上(斗內裝滿高梁,口上糊上紅紙),中央插上整股香。供奉乾果(紅白占果、冰糖、栗子、棗)、焚香燃燭,鳴鞭炮。全家男女長幼,都穿新衣,向神位叩拜,叫做“接神”。“接神”后煮餃子吃,餃子叫“元寶”,餃子湯叫“元寶湯”。吃完餃子、男子到村廟中焚香叩拜,叫做“行香”,“行香”完了才氣回家睡覺,也有通宵不睡者,謂之“守歲”。說一夜不睡,精神一年。月朔天不亮煮餃子,全家團圓歡度新春佳節,之後晚輩向尊長致意叩拜,全族互拜,叫做“迎新年”。
滿族葬禮習俗,屍體忌從大門抬出
正月月朔到初五,在神祖像前焚香,逐日早、午、晚焚香三次,焚香人要向神像行叩拜禮。月朔、初三、初五早晨吃餃子。初二、初四早晚吃米飯、炒菜、白肉片、血腸等。錫伯人吃“暖鍋”,除用豬、羊、牛肉外,還用野雞肉、狍子肉、鹿肉等,菜類還放大量切得細的酸菜、細粉,也有用蘑菇下鍋的。這幾天內隱諱屋內灰土污水倒在外邊。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親戚同夥不往來串門。初二、初三、初四,家家多吃節前準備好的食物如餃子、白面豆包、粘面豆包、粘麵餃子、粘糕等。
正月初六,俗稱“出行日”。農村各家男女者騎馬駕車,按占卜祥瑞的偏向飛馳,來到有橫道的路上,全家人下車下馬,撮土燒香,鳴放鞭炮,向四方叩拜,然後返回,這叫“出行”。所有人等,在“出行”后,方可出門做事,營生或尋親探友。
正月初七,俗稱“人日”(從月朔最先,順序排列為:一雞、二鴨、貓三、狗四、豬五、羊六、人七、馬八等)。這天天氣晴朗則以為人們整年祥瑞如意;天氣陰晦,則以為整年晦氣,有病有災。這天吃餃子,吃年糕,下麵條,意味着年高壽長。
你可能也喜歡:
柯爾克孜族馴鷹習俗都有哪些?
達斡爾族圖騰預示着什麼?
唯美的錫伯族貝倫舞文化
別具特色的柯爾克孜族獵鷹文化
具有地域特色的滿族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