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醫扁鵲給齊王治病的故事
戲劇的起源已經無法考察,中國戲劇的種類繁多,歷史悠久,是中國民族文化的瑰寶。戲劇通過舞蹈、音樂、語言等形式,在舞台上敘述一段事宜。你可曾知道古老戲劇池州儺戲?一起來領會下吧。
池州儺戲,被譽為“戲曲活化石”,池州儺,屬《論語》中所載“鄉人儺”。它起於明代、盛於清朝,主要流布在九西嶽麓周遭百里的貴池、青陽、石台等地,尤其集中於貴池區梅街、棠溪、墩上等山鄉的姚、劉、章、唐、姜、杜、汪等數十個大姓家族,當地素有“無儺不成村”之說。
據池州市文化館館長李大成先容,池州儺是一種在“社”(祭祀圈或祠堂、或堂屋、或社壇、或社樹下)的局限內流動、以宗族為演出單元、以請神祭祖和驅邪納福為目的、以戴木製彩繪面具為演出特徵的古老藝術形式。它既無職業班社也無專職藝人,傳承僅靠“口傳心授”的方式,世代沿襲,宗族師承,每年陰曆正月初七至十五舉行。其主要显示形式有儺儀、儺舞和儺戲。
魯班造傘的民間傳說
儺舞是正戲演出前後的舞蹈,一樣平常情節簡樸,寓意較深,內容多是驅災逐疫、祈求豐收、平安祥瑞的吉祥語,舞時大多用鑼鼓伴奏,配合身段,節奏明快,動作性強,粗獷有力,有一種東方古典雕塑藝術的自然美,其經典之作《舞回回》堪稱唐代樂舞《醉胡騰》的翻版;儺戲有唱有白,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傳統劇目有《劉文龍》、《孟姜女》、《章文選》等。池州儺戲無絲弦樂器,只用鑼鼓伴奏,人聲幫腔,唱腔分為高腔和儺腔兩大類。
已故的中國儺戲研究會副會長王兆乾先生稱池州儺為“古文化的層疊積澱”。從現存的池州儺可以看到,它既有着原始的自然崇敬的內在,也受到儒、道、釋教文化的影響;在藝術方面,古代文化的層累面也很清晰地展現,如漢代的紱舞、矰舞,唐代的胡騰舞、西涼伎等;在戲劇方面,也可看出變文、詞話、傀儡、村俚歌謠及至宋雜劇、南戲對其影響。
因此,學界普遍以為,它是中國在演出形式、劇目、唱腔、面具、衣飾、道具等方面保留最古老最完整的古戲曲之一,堪稱“戲曲活化石”,對於研究古代文化藝術、宗教演變、宗族結構、民俗民俗、山民頭腦和江南區域政治、經濟均有極大的史料價值。
你可能也喜歡:
定風珠換來小龍女的故事
民間傳說:關於青煙妖怪的故事
【都會文化】北京歷史文化知識大全
中國飲食文化的意義,你知道嗎?
唐賽兒與林三的愛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