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民族文化 正文

載歌載舞的壯族歌婆節習俗

來自雪域高原的西藏雪頓節

  壯族人民自古以來以善唱民歌着稱。可愛的人兒們通常里總喜歡哼着小曲,做着勞務。感受時間過得很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逐漸的形成了載歌載舞的歌婆節習俗。本期壯族文化就為人人先容壯族歌婆節習俗。這是歡快的一天。

歌婆節

  歌婆節是壯族的節日,而壯族是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主要漫衍在廣西、雲南、廣東和貴州等省區。壯族人民能歌善唱,壯族的山歌因南北方言差異而有“歡”、“西”、“加”、“比”、“掄”等差異稱謂。

  歌婆節著名“歌圩”,其中又分日歌圩和夜歌圩。春節、四月初八、中元、中秋以及婚嫁、小孩滿月、燕徙等時節都可形成歌圩。甚至趕圩路上歌逢對手時,也可形成暫且歌圩。

放飛歡笑,關於風箏的故事

  最早有載入漢朝劉向《說苑》的《越人歌》。民間傳說,初唐時有個叫劉三姐的着名的壯家民歌手,她的歌聲優美,情緒充沛,寓意深遠,並經常用質樸的語言謳歌勞動的喜悅和甜蜜的戀愛,控訴封建統治階級的殘酷,深受群眾的喜歡。同時也招來了財主們的忌恨,他們總想害死劉三姐。一天,趁劉三姐上山砍柴財主派僕從盯住了她。當她順着山藤往山上爬時,僕從斬斷了山藤使劉三姐墜崖身亡。寬大壯族人民知道這個不幸新聞後人人悲痛欲絕。人們為了紀念這位歌仙便在劉三姐罹難日即陰曆三月初三唱山歌三日三夜———“歌圩”就這樣形成了。

  “歌圩”又分日歌圩和夜歌圩。日歌圩在野外,以歌擇配為主要內容;夜歌圩在村子里,主要唱生產歌、季節歌、盤歌和歷史歌。壯歌人民善於觸景生情、托物喻志的手法,所唱山歌充滿濃郁的詩情畫意。內容涉及勞動、戀愛、敘史、述事和訴苦等多方面。形式有“五四四句”和“七言四句”兩種;前者稱“歡”,後者叫“歌”。除陰曆三月初三,春節、四月初八、中元、中秋以及婚嫁、小孩滿月、燕徙等時節都可形成歌圩。甚至趕圩路上歌逢對手時,也可形成暫且歌圩。

  廣西壯族仍然愛唱“現在廣西成歌海,都是三姐親口傳”的歌詞。“歌圩節”已經成為廣西壯族自治區十分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

  你可能也喜歡:
  【都會文化】北京歷史文化知識大全
  中國飲食文化的意義,你知道嗎?
  複姓的由來,複姓同夥必知
  民俗小故事之春龍節的故事

祭海文化代表,田橫祭海節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