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民族文化 正文

揠苗助長的故事,你知道嗎?

關公傳說之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故事?

  揠苗助長亦可寫作揠苗助長。信託許多人都知道這個成語的意思。小編在這裏給人人再溫習一下這個成語,正所謂“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若是哪些小同夥對這個民間故事不是很熟悉的也來學習一下。

民族文化

  原文:
  宋人有閔①其苗之不長②而揠③之者,芒芒然④歸,謂⑤其人⑥曰:“今日病⑦矣!予⑧助苗長矣!”其子趨⑨而往⑩視之,苗則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父老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父老,揠苗者也;非徒?無益⒂,而又害之。(選自《孟子·公孫丑上》)譯文:

  宋國有小我私人擔憂他的禾苗不長高,就拔高了禾苗,一天下來十分疲勞,回抵家對他的家人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輔助禾苗長高了!”他兒子聽說后急遽到地里去看苗,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長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為禾苗長大沒有用處而放棄的人,就像是不給禾苗鋤草的懶漢。妄自輔助它生長的人,就像揠苗助長的人,不只沒有利益,反而害了它。

  註釋

  ⑴閔(mǐn):同“憫”,鬱悶,憂慮。

  ⑵長(zhǎng):生長,生長。

  ⑶揠(yà):拔。

  ⑷茫茫然:疲倦的樣子或疲勞的樣子。

民間傳說中的降龍木是什麼

  ⑸謂:對……說

  ⑹其人:他家裡的人。

  ⑺病:精疲力盡,是引申義。

  ⑻予:我,第一人稱代詞。

  ⑼趨:快走。

  ⑽往:去,到……去。

  ⑾槁(gǎo):草木枯乾。

  ⑿之:作廢句子自力性,無實義,不譯。

  ⒀耘苗:給苗鋤草

  ⒁非徒:非但。徒,只是。

  ⒂益:利益。

  你可能也喜歡:
  形容小心眼的睚眥必報的典故
  詳解: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故事?
  情話:弱水三千隻取一瓢出處
  牝雞司晨典故,你聽說過嗎?

洛南靜板書,洛南土生土長的民間曲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