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民族文化 正文

民間故事之女兒牆的由來

民間手工藝之中國結的由來

  現在的家庭中大多都以為一兒一女是最為完善的搭配,子女湊成一個好字,女兒是爸媽知心的小棉襖是一天勞苦後知心的人,在歷史上也有着女兒牆。你知道女兒牆的由來嗎?本期民間故事一起領會吧!

民間故事之女兒牆的由來

  古有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清朝時也有一則扈巧雲“替父修牆”的傳說。這“牆”,就是瀋陽城德勝門的“女兒牆”。

  想昔時,老罕王努爾哈赤從遼陽遷都瀋陽后,立刻下詔擴建新城。改建新都時,是接納“周易八卦”之說舉行的。城門由原來的四個增添到八個,而且要在每座城門上都建一座城樓,城周垛口修六百五十一個。厥後,努爾哈赤沒有等到完工之日便撒手西歸了,這座城池便由其子清太宗皇大極繼續修建完工。

  令人新鮮的是,六百五十一個垛口唯獨德勝門(大南門)城樓上的六十個垛口比其它七個城門上的垛口少一層青磚。足足矮了二寸還多。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努爾哈赤嫌城牆修得太慢,便下令四處抓丁增夫,效果盛京城周遭百里的男子都被抓來修城。

  城南六十裡外有一對父女倆,父親六十多歲,年邁體弱,長年卧病在床。女兒扈巧雲早年喪母,只與父親相依為命。她天天恃候着父親的飲食起居,端屎端尿。從無半句怨言,是個鳳毛麟角的孝順女人。這天,征丁的通知突然傳到扈家。須有一男子前往修城。父女二人驚得目瞪口呆。扈老漢長年卧病,性命尚且有憂,又談何修城?

禮儀繁多的朝鮮族婚俗,你知道多少

  家中只有巧雲一女,再無半個男丁,這可若何是好?看着父親唉聲嘆氣的樣子,巧雲悄悄盤算了主意:代父親前往修城。她鄭重地將父親暫時託付給位熱心的鄰人,自己喬裝服裝成一名男子,假稱是扈家的兒子,毅然加入到修城的行列中,被分配到德勝門城樓上的垛口專管抹灰。

  早先。人人對這個眉情目秀的“小伙子”並沒有絲毫嫌疑,只是新鮮他竟長了一副“娘娘腔”,且行動有些怪僻,晚上從不脫衣睡覺。過了幾天,巧雲邊抹灰邊想起病床上的父親,心中有些放心不下,不知不覺地流下淚來。這情景偏巧被一直站在她身邊的監領班目發現了。監領班目早對她考察了許久。

  看着她的體態服裝、舉止作派,越來越以為形跡可疑。當發現她仰面擦汗,喉間並沒喉結時,越發心中恍然。巧雲見被識破真相。只得如實交接了自己女扮男裝的經由。監領班目連忙講述了總監。總監不敢怠慢,又迅速奏明晰皇上。

  皇太極一聽,十分驚訝,立刻對她的孝行大加讚揚。但同時,皇太極又以為女人修城不祥瑞,就對總監說道:“把德勝門的六十個垛口頂上都去掉一層磚,矮一層,就叫女兒牆吧。”今後,“女兒牆”的名寧就撒播開來了。人們還編了一句歇後語;“大南門城上的垛口——矮一截。”

  修建局部術語。源出“女牆”,又名“壓檐牆”。衡宇外牆凌駕屋面的短牆。也是屋面與外牆銜接處置的一處方式,作為屋頂上的欄杆或衡宇形狀處置的一種措施。在製作方式上,一樣平常均將頂部砌成直線形或曲線形,絕大多數牆面多有鐫刻或貼塑花紋裝飾,起到屋頂欄杆的作用,並可防止雨水直接着落。亦有一種女牆,又稱“女垣”,築於城垣牆頂兩側,故亦稱堞。它的發生出於軍事防禦需要。

  你可能也喜歡:
  清點:東鄉族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落雁王昭君的由來
  維吾爾族的習慣習慣有哪些?
  滿族有若干人口,滿族的漫衍情形

文明禮儀的標杆:紳士風度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