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民族文化 正文

以茶代酒的由來,你知道嗎

中國歷史典故之晏子使楚

  中華民族是禮義之邦飲茶文化秘聞粘稠,素有“以茶代酒”的習俗,每逢宴飲,不善飲酒或不勝酒力者,往往會端起茶,道一句“以茶代酒”,以盡禮數,既謝絕脫節了飲酒,又不失禮儀,而且極富雅意。這一軼事廣為應用,可知此典故是從何而來呢?

飲茶文化

  憑證三國時期的《三國志》紀錄:吳國君主孫皓“密賜茶荼以代酒”,為“以茶代酒”之典故。公元252年,吳太祖孫權病死,傳位於子孫亮,後宮廷政變,孫亮之兄孫休上台。孫休臨終時,遺詔兒子做接棒人,任丞相濮陽興和左將軍張布為“顧命大臣”,輔佐幼主。兩位“顧命大臣”嫌孫休兒子太小,改立23歲的“長君”孫皓為帝。

民族服飾:塔塔爾族服飾圖片

  孫皓初立時,撫恤人民、開倉賑貧,后變得專橫殘暴、終日陶醉於酒色從而民心喪荊。孫皓好酒,經常擺酒設宴,要群臣作陪。他的酒宴有一個禮貌:每人以7升為限,不管會不會喝,能不能喝,7升酒必須見底。群臣中有小我私人叫韋曜,酒量只有二升。韋曜原是孫皓的父親南陽王孫和的先生,故孫皓對韋曜格外照顧。看他喝不動了,就悄悄換上茶,讓他“以茶代酒”,不至於因喝不下酒尷尬。

  從以茶代酒的故事起源我們可以看出,在那時,由於韋曜並不能喝酒,但又必須推行端杯的形式,因此,接納了這種折中的設施,這也是國人的天真性、變通性的生動的例子。無論是古代照樣現代人,太過的飲酒,都容易讓人失去控制,使人變得興奮,容易做出不合乎常理的事情,導致酒後誤事;而對於茶來說,更多的讓人心靜下來,

  若是人們的來往通過“酒”作為載體和實現方式,則多了幾分豪爽和義氣,而若是以“茶”來作為載體,則更多意味着“君子之交淡如水”,在充滿物慾、社會競爭日益猛烈、事情和生涯節奏不停加速的情形,更應該起勁地借用品茗的方式來往,用平時和通俗、鎮靜的心去看待浮躁的人與社會,將是人際來往的另一種境界。

  您可能也喜歡:
  中國飲食文化的意義,你知道嗎?
  宗教文化:什麼是釋教文化
  歷史悠久的川茶文化
  唐代飲茶文化,唐代的飲茶方式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你聽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