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民族文化 正文

關於成語黎民國民的起源及其典故

結婚三金是什麼,結婚為什麼要買三金

  中國有璀璨的歷史和深摯的文化秘聞,在生涯中的各個方面,在歷史上都是有緣故原由和故事的,這也是國人自滿的地方,你知道黎民國民這個成語的起源和典故嗎?有更多的領會嗎?想要更多的領會中國文化,本期民間故事為你解說。

黎民國民的起源及其典故

  戰國以前的時代,“國民”是指有姓之人。“姓”這個字,脫離來就是“女”、“生”,什麼樣的女人生的(或者在一個什麼地方生的)兒子,就得了一個響應的姓。相傳黃帝的母親是住在姬水邊上的,以是黃帝就姓姬;舜的母親是住在姚虛的地方,以是舜就姓姚了,那時刻,子並不隨着父親姓,好比黃帝,就給他的後裔劃分賜了12個差其餘姓。

新人婚禮須知:結婚壓床習俗

  以是那時刻有姓的就都是王公貴族,“國民”也就是“百官”。一樣平常的平民,不知道他的老祖宗的媽媽在那裡住的,老祖宗又無權無勢,夠不上稱“國民”,只能說是“黎民”,或者被稱為“庶民”。到戰國時代以後,在貴族和僕從之間泛起了一個既不是貴族(可能祖上是貴族厥後祛除了)也不是僕從(可能祖上是僕從,厥後被主子給放生了)的一個階級,他們的人數逐步地比貴族和僕從還多了起來。以是,“國民”們來,由於他們也有姓,以是“國民”和“黎民”或“庶民”就釀成一回事了,書上就有了“黎民國民”的詞語幾千年前,在黃河流域集中着幾個勢力較大的部落,有黃帝族、炎帝族、夷族和九黎族等。他們之間經由多年的征戰,最後形成了以黃帝、炎帝族的部落同盟,配合戰勝了九黎族。

  其中黃、炎、夷三個部落的同盟,是由約莫100個氏族組成的,因此統稱“國民”,而在戰爭中抓到的九黎族俘虜就稱作“黎民”。國民與黎民,意味着僕從主與僕從的區別。到了西周僕從制時期,國民成為貴族的通稱。

  這時的黎民(也稱庶民)包羅自由民、農奴、僕從,與國民形成了相互對立的兩大階級。到了春秋末期,隨着宗族世襲制的損壞,土地私有制的泛起,國民的職位逐漸降低,他們中的大部門人最後也降到黎民的行列中來。因此,厥後就將黎民與國民統一稱謂了。

你可能也喜歡:
三國故事之趙子龍單騎救主
歷史上,李隆基和武則天的關係
滿族有若干人口,滿族的漫衍情形
宗教文化:什麼是釋教文化

群雄紛爭:戰國七雄是哪七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