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民族文化 正文

扞衛國家完整,鄭樂成收復台灣的故事

四大民族英雄之一:鄭成功的英雄故事

  提及鄭樂成收復台灣信託人人都知道,在驅逐未來侵略者的鬥爭中,鄭樂成對扞衛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中華民族的利益做出了重大孝順,因而在收復台灣這件是上具有着及其重大的歷史意義,下面小編就在為人人就帶來他收復台灣的故事,希望人人喜歡。

鄭樂成

  1661年(永曆十五年)陰曆二月,鄭樂成率領眾將士在金門“祭天”“禮地”“祭江”,舉行盛大的誓師儀式。一切準備停當,船艦將士集結於料羅灣,候風進發。二十三日,鄭樂成親率將士25,000(一說11,700)、戰船數百艘(一說300艘)自金門料羅灣放洋,向東挺進。二十四日晨,軍隊橫越台灣海峽,陸續到達澎湖群島。

  越日,鄭樂成到各島巡視,以為澎湖在軍事上很主要,遂令四位將領留守,自己率軍繼續東征。澎湖到台灣雖然只有52海里,但如遇逆風,就十分難題。二十七日,鄭樂成率軍駛抵柑橘嶼(今東吉嶼、西吉嶼)海面時,突然颳起狂風,只好返回澎湖。因大風不止,鄭軍攜帶的糧食已所剩無幾。若是無限期停駐澎湖候風,不僅會影響軍心,更主要的是不能按預定日期開進鹿耳門港。

  憑證鄭樂成事先的觀察,要順遂進入鹿耳門,必須行使每月月朔日和十六日的大潮,如錯過時機,就要向後推遲半個月。在這種情形下,鄭樂成當機立斷,決議舉行強渡。一些將領鑒於風大浪險,力勸鄭樂成不要貿然從事,要求暫緩開航。鄭樂成武斷地說:“冰堅可渡,天意有在。……否則,官兵豈堪坐困斯島受餓也。”於是,他下令立刻起碇開船。

  三十日晚,鄭樂成親自率船隊冒着狂風雨橫渡海峽。他們同風浪格鬥了午夜,於四月一日破曉航行到鹿耳門港外。鄭樂成先換乘小船,由鹿耳門登上北線尾,踏看地形,並派出優良的潜水健兒進入台江內海,偵探荷軍情形。隆武帝在福州確立政權之後,他手下大臣黃道周是個至心抗清的人,一心想輔助隆武帝出師北伐。

同姓名人,鄭成功和鄭和是什麼關係

  然則掌握兵權的鄭芝龍,只想保留自己的實力,不願發兵。過了一年,清軍進軍福建的時刻,派人向他勸降。鄭芝龍妄想富貴,就甩掉了隆武帝,向清朝投降,隆武政權也消亡了。鄭芝龍有個兒子叫鄭樂成(福建南安人),那時是個才二十二歲的青年將領。鄭芝龍投降清朝的時刻,鄭樂成苦苦勸阻他父親。

  厥後,他眼見父親至死不渝,生氣之下,就單獨跑到南澳島,召募了幾千人馬,堅決抗清。清王朝知道鄭樂成是個醒目的將材,幾回三番派人誘降,都被鄭樂成拒絕。清將又派他弟弟帶了鄭芝龍的信勸他投降。他弟弟說:“你若是再不投降,只怕父親的性命難保。”

  鄭樂成堅決不搖動,寫了一封回信,跟鄭芝龍決絕。鄭樂成軍力逐漸壯大起來,在廈門確立了一支水師。他跟抗清將領張煌言團結起來,乘海船率領水軍十七萬人開進長江,分水陸兩路進攻南京,一直打到南京城下。然則清軍用假投降的手段誘騙他。鄭樂成中了清軍的計,最後打了敗仗,又退回廈門。

  鄭樂成回到廈門,清軍已經佔領福建大部門地方,他們用封鎖的設施,要福建、廣東沿海國民後撤四十里,隔離對鄭軍的供應,想困死鄭樂成。鄭樂成在那裡招兵籌餉,都遇到難題,就決議向台灣生長。

  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高的領土。明朝末年,歐洲的荷蘭人趁明王朝潰爛無能,佔領了台灣的海岸,修建城堡,向台灣人民勒索苛捐雜稅。台灣人民不停反抗,遭到了荷蘭侵略軍的鎮壓。鄭樂成少年時期就追隨他父親到過台灣,親眼看到台灣人民遭受的魔難,早就想收復台灣。這一回,他下刻意趕走侵略軍,就下下令要他的將士修造船隻,網絡糧草,準備渡海。

您可能也喜歡:
指南針的發現者是誰,指南針的發現傳說
指南針最早的形式叫什麼:司南——勺子般的物件
從無到有的手藝,造紙術的演變歷程
中國飲食文化的優點是什麼?

鄭成功的成就是什麼,四大不得不說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