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和祈福的區別:追憶和祝福的兩種形式
中國傳統習俗里有這麼一種叫做祭祀。祭祀文化的起源已久,人們所祈禱的內容差異所做的祭祀也差異,其形式因地方而異。潮汕祭祀習俗有個特點那就是人們所祭祀的神明異常之多令人驚訝。
祭祀的程序是一套十分完整的拜祭儀式。它具備物力、人力,由各方面全心設計組成。首先,是祭品的備辦必須豐盛,要有“五牲”、“三饌”,“五牲”即魷、魚、豬、鴨、雞:“三饌”即海參、鮑魚、蟹(其它海鮮也可)。
還必須備辦一些葷品和齋品,而全豬、全羊是不能少的。其次是祭祀職員的配備,主要執事由“通”、“引”兩位職員認真主持:“禮生”若干認真整場祭祀的接應協作;
另有主祭者、陪祭者、讀祭文者、誦嘏詞者,其餘即是本族“年上十五,衣冠整齊”的男性參祭裔孫……
祭祀的當天早晨,所有參祭的裔孫都絡繹來到了祖祠。祠堂內外整理得十分整齊,所有的堂柱都貼上了飄着墨香的鮮紅對聯,五彩繽紛,紅燭高燒;燈燭絢爛,熱鬧異常,節日的氣氛相當濃郁。
所有祭品包羅飯茶酒粿品紙禮等之類,專供祭祀用的器械都井然有序地擺放在中堂神龕前的十餘台紅方桌上;天井的雙方擺放着用架子支起的全豬、全羊潔牲;香案前的地上放着一盆春草,以備祭拜時祭酒之用。主祭者、陪祭者的耋老以及禮生都穿上了制服。所有參祭者的神色都很凝重……
開祭的時刻是異常神聖的。首先,由本族中輩份大的族老把龕門打開,接着,擔任“通”的司儀高聲宣布“祠祀最先!”此時,鞭炮齊鳴,鼓樂喧天。三通鼓畢,全祠上下,一片莊嚴。再由司儀宣布祠祀的有關事項“執事者各執其事;主祭孫、助祭孫各就列位。”
滿族祭祀習俗:祭祀飲食之物盡焚之
眾“禮生”按部就班,各司其職;助祭孫一概人等都在天井中排隊序立,長在前,幼在後。而主祭孫的角色,則由本族的長房長孫(宗子)或族貴經受。隨着祠祀程序的逐項舉行,主祭孫的一切拜祭儀式都由“通”、“引”兩者交替通傳接引。
諸如:授巾盥首,獻香獻爵,獻燭獻帛,行叩頭禮等。在整場祭祀中,主祭孫飾演了主要的角色,主要在“行初獻禮”、“行亞獻禮”、“行終獻禮”“三獻禮”的拜祭上。“行初獻禮”。
其中包羅薦饌(獻茶、獻湯、獻飯、獻五牲、獻豬羊等):“行亞獻禮”。其中包羅讀祭文者認真讀祭文時,由“通”、“引”司儀通傳接引至專供朗讀的位子上的儀式,而讀祭文者應半面向祖先神位,半面向眾參祭者下跪。
眾裔孫皆跪,然後開讀。祭文,“祭時所誦之文也。”劉勰在《文心雕龍》(祝盟篇)中所言,“若乃禮之祭祀,事止告饗。而中代祭文,兼贊言行。祭而兼贊,蓋引神而作也。”
讀祭文畢,眾裔孫一齊三叩頭:“行終獻禮”。其中主要包羅由誦嘏詞者(族中父老)代表列祖列宗教訓子孫所宣讀的嘏詞,儀式如前,仍由認真“通”、“引”的通傳接引后宣讀:“告你子孫,守正守忠;從德盡孝,用功儉恭;承先啟后,光祖耀宗;勿負所囑,更始更終。”誦嘏詞畢,眾裔孫一齊再三叩頭,以表敬謝之意。
在行祭“三獻禮”中,主祭孫小我私人要自力完成“三拜九叩頭”的禮儀,以示意在整場祭祀中主祭孫與眾差其餘身份。祭祀儀式的最後是“焚祭文,化錢財”,在一陣鞭炮聲中由族中輩份小的把龕門關上,至此禮成。
祭祀竣事之後,把祭品中的豬、羊肉按參祭人數每人均得一份,叫“頒胙肉”。在舉行重大祭典時代,有些宗祠的主事還專門請來戲班演戲,以示慶祝。
【竣事語】潮汕祭祀習俗是很盛大的,也很莊重的,從中也可以看出人們對於祭祀的重視,對神明的虔敬。
你可能也喜歡:
中國飲食文化的優點是什麼?
黃道吉日:2016年祭祀黃道吉日一覽表
2016年二月適合祭祀的黃道吉日查詢
2016年一月適合祭祀的黃道吉日查詢
民族服飾文化之漢服的文化意義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