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民族文化 正文

民族衣飾文化之漢服的文化意義有哪些

南通祭祀習俗:傳統與地方的結合

  與漢人一詞類似,漢服中的“漢”字的詞義外延亦存在着由漢朝擴大為整個民族指稱的歷程。如《馬王堆三號墓遣冊》關於“漢服”最早的紀錄:“簡四四‘尤物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漢服’”中的“漢服”是指漢朝的衣飾禮儀制度,那麼他又什麼文化意義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漢服

  一些古籍的看法以為,漢族(及其先民)已有怪異的服裝系統了。例如,《史記》以為“中原衣裳為黃帝所制”“黃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黃帝造屋宇,制衣服,營殯葬,萬民故免生死之難。”在未有考古實物支持的年月之前,漢服最早的泛起應該是殷商時期。約五千年前,中國在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時期,就發生了原始的農業和紡織業,最先用織成的麻布來做衣服,黃帝的妻子嫘祖發現晰飼蠶和絲紡,人們的衣冠衣飾日臻完整。

  殷商以後,冠服制度開端確立,西周時,衣飾制度逐漸完善,並形成了以“天子冕服”為中央的章服制度。“乗殷之輅,服周之冕”是儒家治國頭腦的要義。周禮參考借鑒了夏商兩代的禮樂制度。

最大的祭祀禮儀:三跪九叩的意思

  秦統一中國以後,確立了各項制度,其中也包羅衣冠制度。漢朝的禮儀制度由漢高祖的太常叔孫通依據夏商周三代禮儀制度所制訂。西漢男女服裝,仍沿襲深衣形式。蟬衣內有中衣、深衣。西漢時典型的女子深衣,有直裾和曲裾兩種,裁剪已經差異於戰國深衣。西漢男子深衣外衣領口詹寬至肩部,右衽直裾,前襟下垂及地,為利便流動,后襟自膝蓋以下作梯形挖缺,使兩側襟成燕尾狀

  漢服的名目雖然繁多龐大,且有制服、常服、特種衣飾之分,然則仔細剖析,憑證其整體結構主要分為三大種類。第一種是“上衣下裳”相連在一起的“深衣”制。上下連裳制最典型的就是深衣。由於它上下相連,“被體深遂”,稱之為深衣。包羅直裾深衣、曲裾深衣、袍、直裰、褙子、長衫等,這類屬於長衣類。深衣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上衣和下裳脫離裁剪,在腰部相連,形成整體。

  上下連裳,在裁剪上就是劃分裁好上衣和下裙,然後再縫綴在一起,最後衣服照樣一體的樣式。衣服縫成一體是為了利便,但上下分裁則是為了遵照古制傳統。深衣男女均可穿。即被用作制服,又可一樣平常穿着,是一種異常適用的衣飾。它也是君主百官及士人燕居時服裝,燕居指非正式場所,屬於休閑類衣飾。深衣普及率很高,撒播的時間有三千多年,從先秦到明代末年,並逐漸形成了深衣制。

您可能也喜歡:
中國飲食文化的優點是什麼?
漢服文化解說:漢服中的右衽是什麼意思
正經又大氣的漢服婚禮圖片大全瀏覽
漢服文化考究:漢服是左衽照樣右衽

有氧運動的好處:緩解壓力,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