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民族文化 正文

及笄是若干歲?古代男子需及笄嗎

紅山文化素玉壁圖片,賞析古人的技藝

  及笄是古代女子滿15歲成年以後,到了卻婚的年數束髮時用,也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歲數,以是顧名思義,古代的男子是不需要及笄的。那麼古代男子什麼時刻才到適婚歲數?讓我們一起往下領會,然小編來告訴你。

及笄

  註釋:笄:拼音jī,束髮用的簪子。古時女子十五歲時許配的,昔時就束髮戴上簪子;未許配的,二十歲時束髮戴上簪子。古代女子滿15歲結髮,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15歲為及笄。也指已到了卻婚的歲數,如“年已及笄”。

  出處:《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謂結髮而用笄貫之,示意已到出嫁的年歲。

  女子許嫁,笄而醴(lǐ)之,稱字。——《儀禮·士昏禮》

紅山文化時期用什麼玉?岫岩玉為主嗎

  總角:幼年的兒童,頭髮上綰成小髻髻。《禮記·內則》“拂髻,總角。”鄭玄注:“總角,收髮結之。”厥後就稱兒童的幼年時代為“總角”。陶潛《榮木》詩序:“總角聞道,白首無成。”這裏的“白首”代稱暮年。

  垂髫:也指兒童幼年。古時兒童未成年時,不戴帽子,頭髮下垂,以是“垂髫”代稱兒童的幼年。陶潛《桃花源記》:“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這裏的“黃髮”也代稱暮年。

  及笄:古時稱女子年在十五為“及笄”,也稱“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歲數了,《儀禮·土昏禮》:“女子許嫁,笄而禮之,稱字。”《禮記·內則》:“女子許嫁,……十有五年而笄。”則又指出嫁的歲數。《聊齋誌異·胭脂》:“東昌卞氏,業牛醫者,有女,小字胭脂,……以故及笄未字。”

  弱冠: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以是主以“弱冠”代稱20歲,弱是幼年,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還要舉行大禮。左思《詠友》詩:“弱冠弄柔翰,舊犖觀群書。”

你可能也喜歡:
蒙古族特色美食有些什麼?
說法眾多的龍的種類由高到低分級先容
極具民族特色、習慣的高山族民居
極具民族特色、習慣的高山族民居

延續兩千年之久的文明:紅山文化發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