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民族文化 正文

從大自然中提煉而來土家族舞蹈肢體特點

陶瓷可以放微波爐嗎?據說帶金邊的不可以

  每一個民族都市有屬於自己民族怪異的舞蹈,不管是從衣飾上,照樣肢體上,都市有紛歧樣的特點,都市有讓人能夠一眼識其餘地方,接下來土家族文化,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土家族舞蹈肢體特點。

土家族文化

  擺手舞
  擺手舞據史書中的紀錄,最早源於商周時期巴人的軍戰舞。西漢時,巴人的這種軍戰舞成為漢宮廷舞樂,被稱為巴諭舞。梁又回復稱,后改為鞞舞。唐初,巴諭舞列為狷介樂。從漢到唐宋,巴諭舞在民間耐久不衰。擺手舞有大擺手、小擺手之分。小擺手舞每年歲正月舉行一次,主要是演出農事、漁獵流動。大擺手每三年舉行一次,內容在小擺手舞的基礎上,再加上披西蘭卡普演出的軍戰舞。跳擺手舞時,要吹大土號,嗩吶、敲打鑼、鑔、鼓、燃放三眼炮和鞭炮。人們圍成圓圈,男在外圈,女在內圈。除圓圈外,另有縱隊、“人”字形隊及種種圖案隊形。舞蹈人數不定,可自由收支。動作要求雙手擺動不外肩,膝蓋隨之伸屈、哆嗦,手與腳呈順邊運動。舞姿質樸,音樂節奏明快。在跳擺手舞的同時,要唱擺手歌,其歌詞有撒播久遠的牢靠歌詞,也有少量即興編唱的新歌詞。人們且歌且舞,氣氛熱烈,具有粘稠的土家氣息。

  跳喪舞
  土家人的祭祀性舞蹈。在老人去世后,鄂西土家人以跳喪、湘西土家人以打喪歌、跳牌來祭祀老人,其間所舞蹈蹈,均為跳喪舞。跳喪舞以鄂西的跳喪舞最有特點。它通常為一人在靈前擊鼓領唱,其餘二人或四人成雙成對邊歌邊舞,跳喪者多為男子。內容有显示歷史、生產、戀愛等,多數是即興自編歌詞演唱。動作多模擬飛禽走獸和人類的勞動、戰爭、常如燕兒銜泥,猛虎下山、玉人梳頭。頭、手、肩、腰、胯、臂、腳齊動,還可以邊跳邊唱邊飲。主要動作要求是八字步,繞手,哈腰、曲膝、擺胯。動作誇張、古樸粗獷,有陽剛之美,所塑造的形象生動真切。跳喪舞唱腔時而高昂激越,時而降低舒緩,但整個舞蹈音樂歡快、無悲戚感。

土家族的音樂特點:具象的觀念樂思

  花鼓子
  喜慶場所和休閑時演出的一種慶祝和娛樂性舞蹈。無伴奏,不化妝,男女雙雙上場,手持手帕、小扇對舞而歌。內容主要是謳歌戀愛,歌詞可即興演唱,也有傳統的唱段如《十愛》《十想》、《探郎》、《正月里是新春》等。整個舞蹈舞姿輕盈,配合精彩的唱詞,舞者用手作出種種滑稽的動作,氣氛活躍而熱烈。

  八寶銅鈴舞
  盛行於湘西的土家族祭祀舞蹈——八寶銅鈴舞,是土老司祭祀、祭祀亡靈、解錢時所跳。舞者着八幅羅裙,戴鳳冠,右手持牛角號(或舞師刀),左手持銅鈴,邊舞邊吹,邊舞邊唱,還不時與圍觀者對唱。八寶銅鈴舞有兩種:坐堂與行堂。坐堂時土老司坐在凳上用手來完成動作,動作較少。行堂則要求舞者一直地行走舞蹈,動作繁多。唱詞多為牢靠的唱詞,有喂馬、逗馬、上馬、跨鞍、奔馬、下馬、跳水坑、賽馬搖鈴、過門坎、打神堂、蓮花跳等程序。舞蹈粗獷古撲。

  社粑粑舞
  此外,另有整體娛樂舞——社粑粑舞,盛行於黔東北和川東南土家區域的打鬧歌舞,也受到當地土家人的喜歡。

你可能也喜歡:
傳統文化:春節民謠大全
湖湘文化的開啟者:屈原和賈誼簡介
魅力文化景物線——英國文化標誌
鳳凰古城9月天氣怎樣,一年四序不挑天

土家族六口茶歌詞賞析,茶味更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