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土樓歷史沿革 世界民居中一朵罕見的奇葩
曾經有人把客家人稱為“東方吉普賽人”以為客家人喜歡遷徙,然則事實並不是這樣的,客家人並不像吉普賽人那樣生性好動喜遷。他們是在生計受到威脅的形式下,迫不得已由北而南,遷徙為“客”因此有客家人的稱謂,他們心底戀土敬祖,從客家圍屋名目中就可以看出,本期的客家文化帶你去領會廣西客家圍屋名目是怎麼樣的。
在兩晉至唐宋時期,因戰亂飢荒等緣故原由,黃河流域的中原漢人被迫南遷,歷經五次大遷徙,先後漂泊南方。由於平展區域已有人棲身,只好遷於山區或丘陵地帶,故有“逢山必有客、無客不住山”之說。
當地官員為這些移民挂號戶籍時,立為“客籍”,稱為“客戶”、“客家”,此為客家人稱謂的由來。為防外敵及野獸擾亂,多數客家人聚族而居,形成了圍龍屋、走馬樓、五鳳樓、士圍樓、四角樓等,其中以圍龍屋存世最多和最為著名,是客家修建文化的集中體現。
圍龍屋始於唐宋,盛行於明清。客家人接納中原漢族修建工藝中最先進的抬梁式與穿斗式相連繫的身手,選擇丘陵地帶或斜坡地段製作圍龍屋,主體結構為“一進三廳兩廂一圍”。
瑤族頭飾特點:樣式複雜種類多
他們的棲身地大多在偏遠,邊遠的山區,為防止盜賊的騷擾和當地人的傾軋,製作了營壘式住宅,形式有兩種:一:磚瓦結構。二:特殊土坯結構:在土中摻石灰,用糯米飯,雞蛋清作粘稠劑,以竹片,木條作筋骨,夯築起牆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樓。
通俗的圍龍屋佔地8畝、10畝,大圍龍屋的面積已在30畝以上,建好一座完整的圍龍屋往往需要五年、十年,有的甚至更長時間。一間圍龍屋就是一座客家人的偉大碉堡。屋內劃分建有多間卧室、廚房、巨細廳堂及水井、豬圈、雞窩、茅廁、客棧等生涯設施,形成一個自給自足、自得其樂的社會小群體。
廣西賀州客家圍屋建於清乾隆末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由於是江家兄弟所建,以是又稱江家圍屋,也叫“大江屋”。賀州“大江屋”在現存的廣西客家圍屋中,規模堪稱第一。圍屋佔地面積三十多畝,分南、北兩座,相距三百米,呈崎角之勢。南座三橫六縱,有廳堂八個,天井十八處,廂房九十四間;北座四橫六縱,有廳堂九個,天井十八處,廂房一百三十二間。
整座圍屋修建為方形對稱結構,周圍有三米高牆與外界相隔,屋宇、廳堂、房井結構合理,形成一體,廳與廊通,廊於房接,迂迴折轉,犬牙交錯,上下相通,屋檐、迴廊、屏風、梁、柱雕龍畫鳳,雄壯堂皇,是典型的客家修建文化藝術結晶,素有江南“紫禁城”之美稱。
其古老怪異的客家修建、精雕細刻的百獸圖案、古樸典雅的明清傢具、歷經百年滄桑的農家作坊、熱情曠達的客家歌舞、獨具特色的客家飲食、感人的客家歷史傳奇,是一部永遠讀不完的百科全書,是客家文化的象徵,它周全地展示了客家人的人文歷史。面臨這一幅幅神奇而古樸的畫卷,賀州客家圍屋將給您留下無限的遐思、美妙的影象!圍屋奇異而神秘的修建,純樸而好客的客家人,如詩如畫的田園風景,不失為賀州的旅遊勝地。
你可能也喜歡:
客家人屬於哪個民族,客家人的祖先在那裡
客家喪葬習俗淺談,客家喪葬習俗
兩大方言:客家話和閩南語靠近嗎
藏傳釋教10條基本禮儀
日常生活中的黎族的忌諱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