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代表性的舞蹈,原來這是黎族的
黎文,是以黎語侾(音”哈“)方言為基礎方言,樂東黎族自治縣抱由鎮保定村話(屬侾方言羅活土語)的語音為尺度音,設計創製的文字。那麼,黎文有什麼樣的文化淵源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到黎族文化中領會吧。
黎族文字簡介:
以黎語侾(音“哈”)方言為基礎方言,樂東黎族自治縣抱由鎮保定村話(屬侾方言羅活土語)的語音為尺度音,設計創製的文字。
最新修訂的黎文,共有聲母33個,韻母99個,聲調6個,聲調符號5個,其中,第一調(舒聲調,調值53)不標聲調符號,重疊字母符號聲調3個。
1957年2月在原廣東省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通什市(現更名為“五指山市”)召開的“黎族語言文字問題科學討論會”上通過,並報國家民委立案。
為使《黎文方案》(草案)加倍完善,加倍相符黎族語言的現實,1984年9月,中央民族大學黎語教學小組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黎語觀察研究小組配合研究,對原方案作了一些修改。
民族文化介紹:土族過年的習俗有哪些
2005年9月,編寫《黎語基礎教程》時,又對該方案舉行了修改。經由這次修改,黎語文已基本和尺度音點的語言現實相一致。
溯源:
為填補黎族語言的缺憾,1956年6月,在黨中央的關切下,中國社會科學院少數民族語言研究所會同中央民族學院(現名“中央民族大學”)、中南民族學院(現名“中南民族大學”)、廣東省海南稀奇行政區民族事務委員會等單元,對海南島九個黎族市、縣170個點的語言舉行觀察。
憑證語音、詞彙和語法的特點,將黎族劃分為侾、杞、內陸(潤)、美孚、台(也寫作“賽”或“加茂”)五個方言。侾、杞、內陸三個方言又劃分為羅活、侾炎、抱顯、通什、塹對、保城、白沙、元門八個土語。
由於侾方言使用人口最多,而語言一樣平常情形下只有三個調值,語言易學,故以侾方言為基礎方言,樂東黎族自治縣抱由鎮保定村話的語音為尺度音,設計了《黎文方案》(草案),並於1957年2月在原廣東省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通什市(現更名為“五指山市”)召開的“黎族語言文字問題科學討論會”上通過,並報國家民委立案。
關於黎族古文字的紀錄:
明朝顧岕所著《海槎余錄》有這樣的紀錄:儋耳孤懸海島,曆書家不能備,其黎村各一老習知節候與休咎避忌之略,與歷不爽毫髮。大率以六十年已往之跡,徵驗未來,固亦有機巧不能測處。嘗取其本熟視,字畫訛謬,不能識,詢其名,則曰:“歷底記”。
清朝屈大均所著《廣東新語》(卷七)《人語》有這樣的紀錄:黎婦女皆執漆扁擔,上寫黎歌數行,字如蟲書,不能識。
你可能也喜歡:
黎族酒文化:茅台山蘭酒
黎族多姿多彩的裝飾文化
獨具黎族特色的黎族陶瓷文化
民族文化中的奇葩:黎族剪紙
土族盤綉:土族婦女一生的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