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民族文化 正文

文化淺談:柯爾克孜族庫姆孜藝術

柯爾克孜族諾魯孜節的慶祝方式

  音樂是我們生涯中熏陶情操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每個民族中,也有着屬於各民族的特色音樂藝術。其中,庫姆孜是柯爾克孜族獨佔的古老彈撥樂器,“庫姆孜”柯爾克孜族語意是“優美的樂器”。那麼,這個樂器在柯爾克孜族文化中有什麼樣的音樂藝術呢?

柯爾克孜族

  庫姆孜歷史淵源:
  良久良久以前,在一個優美的高山草原,樹木茂密,動物穿梭,鳥兒歡唱,蟲鳴唧唧。有一個名叫康巴爾汗的人來到了這裏,一邊撿柴火,一邊瀏覽美景。

  逐漸地,天氣熱得像火爐,地面涌動着熱浪,籠罩了山間萬物。突然,森林着火了,滾燙的火舌吞噬了林中的動物。不知過了多久,火滅了,萬物肅穆,一隻羊倒在樹下,腸子連在樹上。溘然,一陣風吹來,啊,從那裡竟然發出了一種悅耳的聲響,那聲音犹如天籟,傳入了康巴爾汗的耳朵,在心裏縈繞不停。他聽啊聽啊,對那聲音着了迷,險些遺忘了時間。

  不知過了多久,他往家走,一起都在琢磨着那聲音。他太盼望再一次聽到那天籟般的音符。於是,他找來紅松木,用羊腸做弦,製作了一把琴。當他彈奏起來的時刻,悅耳的聲音也響了起來,他的心中一陣陣狂喜,給這樂器取名叫庫姆孜。他彈的第一首曲子就叫《康巴爾汗》。《康巴爾汗》就成為庫姆孜的經典曲目。

幾款盤扣的編法圖解,一招變成旗袍大師

  庫姆孜最早撒播於恭弘=叶 恭弘尼塞河流域,隨着來往的擴大,逐漸傳入其他民族和區域。

  據國家民委中國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考察資料叢刊《柯爾克孜族習慣習慣》紀錄,庫姆孜早在漢代以前就傳入匈奴。漢元帝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王昭君遠嫁匈奴時,庫姆孜被帶回長安,那時人們問其名稱時,昭君回覆說:“渾不似”(見俞琰等著《席上腐談》)。

  在新疆吐魯番的西邊招和屯古高昌區域,發現了一張九世紀初的古畫,畫中有一小孩,所彈樂器,即是火不思(庫姆孜)的前身。唐代,柯爾克孜族先民曾將這種樂器作為貢品獻給唐王朝。隨後,唐代又將庫姆孜作為大唐樂器贈予日本。日本人林歉三氏撰文以為,日語中示意弦樂器的“庫托”一詞,即源於唐代輸入日本的“庫姆孜”。庫姆孜成為日本弦樂器的始祖,這種樂器至今尚可見於日本(林歉三氏著《東亞樂器考》)。

你可能也喜歡:
柯爾克孜族的諺語,你知若干?
傳統樂器文化:柯爾克孜族庫姆孜
柯爾克孜族的傳統儀式:瑪扎爾塔依德
柯爾克孜族信仰,柯爾克孜族的宗教信仰

瑤族圖騰說,瑤族人的圖騰有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