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民族文化 正文

圖文解說關於龍的祥瑞物

莊上土樓歷史,最大的土樓在平和

  “事業無需震天動地,有成就行;情誼無需甜言甜言,真誠就行;款項無需取之不盡,夠用就行;身體無需長壽百歲,康健就行;同夥無需以數而論,知己就行!”
  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來龍文化看看圖文解說關於龍的祥瑞物。

龍的祥瑞物

  龍的形象紀錄:

  《說文解字》載:“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詞典之祖《爾雅》提到了鳳凰的形象,龍隻字未提。宋人羅願為爾雅所作的彌補《爾雅翼》中,卻有“釋龍”:“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同為宋人的字畫鑒賞家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中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

  到了明代,龍的形象加倍詳細豐滿起來,《本草綱目·翼》雲:“龍者鱗蟲之長。王符言其形有九似:頭似牛,角似鹿,眼似蝦,耳似象,項似蛇,腹似蛇,鱗似魚,爪似鳳,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鱗,具九九陽數。其聲如戛銅盤。口旁有須髯,頷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鱗。頭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龍無尺木不能升天。呵氣成雲,既能變水,又能變火。”

  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通過曹操之口,概述了龍的特點:“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熱潮於宇宙之間,隱則隱蔽於波濤之內。方今春深,龍乘時變”。

  龍的形象是多種動物的融合。宋代人郭若虛提出了“龍有九似”說,即:角似鹿、頭似駝(馬)、眼似兔(龜)、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實在,龍的取材工具遠遠不止這9種,鱷、蜥蜴、豬、馬、熊、鯢、象、狗、羊、蠶、鳥類,以及雲霧、雷電、虹霓、龍捲風、古動物化石等等,都差異水平地介入了龍的融合。

  傳說龍生九子,龍的九個兒子劃分是誰

  宗子囚牛,生平興趣音樂,它經常蹲在琴頭上瀏覽彈撥弦拉的音樂,因此琴頭上便刻上它的遺像。這個裝飾一直沿用下來,一些珍貴的胡琴頭部至今仍刻有龍頭的形象,稱其為“龍頭胡琴”。那麼,讓龍文化告訴你龍的九個兒子劃分是誰?

  老大:贔屓(bìxì)

  老二:螭吻/鴟尾(chīwěn/chīwěi)

莊上土樓重建 哪些有重建

  老三:蒲牢(púláo)

  老四:狴犴(bì’àn)

  老五:饕餮(tāotiè)

  老六:蚣蝮(bāxià)或蚆螛(音bāxià)

  老七:睚眥(yázì)

  老八:狻猊(suānní)

  老九:椒圖(jiāotú)

  普遍說法
  宗子囚牛,生平興趣音樂,它經常蹲在琴頭上瀏覽彈撥弦拉的音樂,因此琴頭上便刻上它的遺像。這個裝飾一直沿用下來,一些珍貴的胡琴頭部至今仍刻有龍頭的形象,稱其為“龍頭胡琴”。

  次子睚眥,生平好鬥喜殺,刀環、刀柄、龍吞口即是它的遺像。這些武器裝飾了龍的形象后,更增添了懾人的氣力。它不僅裝飾在沙場名將的武器上,更大量地用在儀仗和宮殿守衛者武器上,從而更顯得威嚴莊重。

  龍首豺身,性格強項,好勇擅斗,嗜殺好鬥,總是嘴銜寶劍,怒目而視,刻鏤於刀環、劍柄吞口,以增添自身的壯大威力。俗語說: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睚眥便成了克煞一切邪惡的化身。

  三子嘲風,形似獸,生平好險又好望,今獄門上獅子頭是其遺像,殿台角上的走獸是它的遺像。這些走獸排列着單行隊,屹立在垂脊的前端,走獸的領頭是一位騎禽的“仙人”,後面依次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和行什。它們的安放有嚴酷的品級制度,只有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才氣十樣俱全,次要的殿堂則要響應削減。嘲風,不僅象徵著祥瑞、雅觀和威嚴,而且還具有威懾妖魔、祛除災禍的寄義。嘲風的安置,使整個宮殿的造型既規格嚴整又富於轉變,到達莊重與生動的協調,雄偉與精巧的統一,它使高聳的殿堂平添一層神秘氣氛。

你可能也喜歡:
有同黨的龍種:傳說中的應龍是什麼變的
蛟龍是什麼動物?進化中的龍種之一
遠古部落圖騰:龍是由幾種動物組成
龍生九子是哪九子,你記得住嗎

仡佬族的民族特色,仡佬族特色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