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民族文化 正文

民族樂器:長鼓是哪個民族的樂器?

享譽海內外的滄源崖畫的造型特點

  中國民族樂器,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民族樂器是各族人民用來演奏音樂以此來表達和交流頭腦情緒的工具,具有種種差異民族特色或地域風情的並显示人民生涯和情緒的音樂的樂器。那麼,本期民族樂器大全領會長鼓。

長鼓

  長鼓常見的有三種,一種是朝鮮族長鼓,另一種是瑤族長鼓,尚有一種是福州狼串。朝鮮長鼓主要盛行於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及其它朝鮮族聚居區域,又名伏鼓。瑤族長鼓於宋代已撒播,多以燕脂木製作,工藝精緻,主要用於舞蹈伴奏。福州狼串,也稱為福州長鼓,是福建民間傳統襲擊樂器,多用於福建民間音樂。

  朝鮮族長鼓,又稱杖鼓、兩杖鼓。盛行於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及其他朝鮮族聚居地帶。長鼓為古代細腰鼓的變體。隋唐時期已用於宮廷九、十部樂中。鼓身木製,呈圓筒形,兩頭粗而中空,中段細而實。全長(70—80厘米,鼓面直徑約40厘米。兩頭鼓腔巨細紛歧,蒙皮也有別。

淺談佤族人的宗教信仰與鬼神崇拜

  粗的一端蒙牛皮、馬皮或豬皮,細的一端蒙鹿皮、白色魚皮或狗皮,皮膜以鐵圈為框,由皮條或繩索繃緊並可調治張度。鼓身外塗紅漆。因鼓腔巨細和蒙皮薄厚有別,可發出兩種差異音色,粗端為柔和深沉的低音,細端為響亮明亮的高音,一樣平常為四度或五度音程關係,並可憑證需要調治音高。

  瑤族長鼓,撒播於瑤族區域的細腰鼓,主要用於舞蹈伴奏。早在12世紀的宋代,瑤族人民已能製作長鼓。但不相送、不出售,而且寨寨都有。古時稱為“鐃鼓”或“銃鼓”。明清兩代仍以鐃鼓為名,至今有的瑤寨還將長鼓叫作鐃鼓。

  瑤族長鼓製作精緻,形狀雅觀,多以燕脂木製作,鼓身呈一長筒形,長83厘米左右,系用一整塊木料車旋而成,中腰較細而實,兩頭稍粗面空,蒙以羊皮或山兔皮。通體彩繪着雲頭、日月、龍鳳、花卉或鳥獸等圖飾,油漆色調鮮明,極富民族氣概,有的還在鼓的兩頭和腰間系著8個小銅鈴。

  狼串又名狼帳、狼杖(狼丈)、福州鼓、福州長鼓、福建長鼓、弄杖、狼鼓、蓬蓬鼓。福建民間傳統襲擊樂器,與朝鮮長鼓、壯族蜂鼓一樣都是中國古代細腰鼓類樂器的遺存。多用與閩劇伴奏和福建民間器樂合奏“籠吹”、“福州茶亭十番音樂”、“漳州南詞”“十全腔”等其他福建民間音樂。

你可能也喜歡:
獨具民族特色的瑤族舞蹈:長鼓舞
惟妙惟肖的朝鮮族長鼓舞
獨具民族風姿的舞蹈,瑤族長鼓舞
有聲有色的傣族象腳鼓舞

仡佬族的典型食品有哪些,傳統的民族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