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服飾特點,喜歡帶花
我國的阿昌族主要漫衍在雲南省,他們聚居在高黎貢山余脈的丘陵山地、峽谷平壩。這裏土地肥沃,天氣溫順,雨量充沛,為阿昌族農業生產的生長提供了優越的條件。本期的阿昌族文化要為人人先容的就是阿昌族人口及其在雲南區域的漫衍。
據清王鳳文《雲龍記往》載,雲龍“俄昌”人,自其首領早慨始傳至元末,已有35代。早慨制訂“鐵印券”,劃定酋長以宗子繼續,最先了世襲。早慨以後十餘世,“俄昌”人日益強盛,與金齒、僰國皆通商。約10世紀,受大理王段氏封誥。那時外來商人教會阿昌人民種田,農業逐步生長。元、明設雲龍州,大量白族、漢族人民相繼遷入,這裏的“俄昌”人,部門西遷至騰衝一帶,部門融合於白族、漢族中。
今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和騰衝一帶,元以前即有“莪昌”人棲身(《元史地理志·金齒宣撫司》),明正德《雲南志》以為即唐代的“尋傳”人。那時“尋傳”人屬南詔的鎮西節度統領,還過着“俗無絲纊”、“散漫山中無君長”的原始生涯。“尋傳”人在生長曆程中至元明時期已逐漸分化為阿昌族和景頗族中的一部門。
阿昌族生活習俗及其日常民族禁忌
明洪武十六年(1383)左納率部歸順明朝。洪武年間,明太祖敕賜漢人段保為雲龍州掌印土知州,阿昌族降為被統治民族,並向西南遷至德宏境內,漸失本土。
阿昌族聚居的戶臘撒,明初屬麓川宣慰使司。15世紀中恭弘=叶 恭弘,明將王驥三征麓川后,屬隴川宣撫司。王驥分封其屬官賴羅義和況本為把總,劃分掌管戶撒、臘撤,成為世襲領主。阿昌族人民從駐守邊疆的漢族屯兵那裡學會了耕作水田、打制鐵器的手藝,促進了阿昌族農業和手工業的分工,商品經濟有了開端生長。
清初承襲了明代的土司制度。吳三桂把戶臘撤區域改為“勛庄”。康熙三十一年(一六九二年),廢“勛庄”,仍歸原先賴、況兩家承襲。雍正二年(一七二四年),戶臘撒區域歸騰越州統領。乾隆年間,南甸土司轄區的阿昌族,除了向傣族封建領主交納貢稅外,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民淪為周圍漢、傣田主的佃戶。同時受封建領主、田主的雙重剋扣。民國時期,雲南軍閥在隴川、梁河等地建設治局,推行保甲制,但封建土司制度延至開國前夕,統治阿昌族達500餘年之久。阿昌族每年除牢靠向土司交納“三大款”(官租、大煙款、地基銀子)外,各寨還肩負專門的勞役。
你可能也喜歡:
德昂族的修建:德昂族喜居干欄式竹樓
瑤族舞蹈特點是什麼?蘊含了厚實的民俗文化意識
瑤族漫衍在那裡,海內外都有印記
一應俱全的客家文化習俗有哪些
阿昌族過什麼節,過漢族節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