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民族文化 正文

睚眥必報,龍生九子之睚眥的傳說典故

吉祥獸代表之一:龍生九子之蒲牢簡介

  睚眥,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龍的第二個兒子。關於睚眥的形態先容中,它總是嘴銜寶劍,怒目而視,刻鏤於刀環、劍柄吞口,以增添自身的壯大威力。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通過龍文化詳細領會關於睚眥的傳說典故吧。

龍文化

  睚眥的外貌形態:
  豹身龍首,性格強項,好勇擅斗,嗜殺好鬥,總是嘴銜寶劍,怒目而視,常被雕飾在刀柄劍鞘上以增添自身的壯大威力。

  睚眥的傳說:
  睚眥者,龍生九子之一,雖為龍種,然身似豺豹。其父嗔,欲棄之,幸而母親請求,得以苟全性命。

  十年成人,離去家門,投天涯而去。於天地而立,但見天南地北,不能丈量;如火如荼,縱深無限。不禁感傷萬千:“吾雖體態非龍,然志氣是龍。雖無龍族呼風喚雨、騰雲駕霧之能,卻也傲氣衝天,志在四方。父以貌取人,吾實不敢言,夫有志者,能屈能伸,今自主門戶,誓成大事,以正龍子睚眥之名!”言畢,浪跡天涯,以尋成事之機。

  姬昌者,周之文王也。屈於商紂帳下。紂王棄臣而貪色,酒色亂性,荒淫無道。文王諫之,紂不喜,乃先殺其宗子,后害文王。所幸文王命不應絕,落荒而逃,千辛萬苦,乃回首都西歧。紂震怒,詔書各諸侯,欲興兵滅周,以除後患。

  文王歸周以來,夜不能寢,晝不能眠。周危在旦夕,文王過活如年。

  文王一日做夢,見龍神將至,欲請之,夢醒。文王善卜卦,乃擇一良日卜之,曰:“西歧之東,有強人相助。”乃往。

  行不外數里,於河畔一巨石旁尋見一奇人,此人體態怪異,但見其面如豺,身如豹,身負銀刀,爛袍金甲;威風凜凜,似有吞月之勢,氣宇軒昂,若有攬日之力。此人乃龍子睚眥也。文王壯膽而問之:“壯士何許人氏?體態何以云云怪異?”

  答曰:“龍子睚眥!”

  文王大驚,疑有神助,乃言:“吾名姬昌,周之文王也。”

  睚眥亦驚,只見這老者氣宇特殊,卻未曾想是周文王。睚眥心中喜道,今事可成矣。乃行禮:“文王安好?”

  文王還禮道:“身有疾,是以寢食難安,如坐針墊。”

  睚眥大笑,文王不解,乃問何以。

  睚眥笑言:“文王之疾患之久矣,乃紂王伐周耳!”

  文王驚詫不已,隨即神色黯然:“紂王詔書各路諸侯,以叛亂之名欲伐吾周,周危矣!”

  “王以何迎之?”

龍的意義:龍對中國人的現實意義

  文王對曰:“紂王者,虎也。今紂王欲攜天下之兵而伐周,四周皆敵,眾寡不敵,周如砧上之肉而四周皆虎,眾虎競食,徒之怎樣?若以兵拒之,必玉石俱焚,若不拒之,則坐以待斃。悲哉!痛哉!”

  睚眥道:“文王安能坐以待斃焉?”

  文王猶豫片晌乃道:“為子之道,其孝為先,為臣之道,以忠為本。紂王無道,天自譴之,姬昌若因此而違紂王意,乃不忠。姬昌不忠,紂必怒而伐周,若因此而丟祖上基業,乃不孝。固姬昌當以頸上人頭請罪,以退紂王之兵,而不至名節遭損。”

  睚眥冷笑數聲:“人言周文王乃仁義之君,今見之,不外迂腐之老叟耳!”

  文王怒言:“姬昌以禮相待,汝何出此言?”欲走。睚眥復笑。文王曰:“交淺言深,有何可笑?”

  睚眥乃正色道:“今紂欲興兵於周,不戰而屈人之兵,乃王無志;先祖基業確立不易,今盡毀王手,乃王不孝;紂王興兵,已箭上弦,刀出鞘,焉能因王之頭而罷休?王一相情願,如婦人之見,乃王無智;為君者,當膏澤蒼生,若因王而遭至溺死之災,乃王不仁;紂王無道,哀聲升沉,若有一支義軍擊之,必群雄四起而援之,紂之軍,必如土崩瓦解,王不興兵,乃王無謀。固而剛剛笑之!”

  文王大悟,面帶慚色道:“姬昌迂腐,愧不敢當,險誤大事,壯士之言如雷鳴驚夢。然祖上基業已如風中殘燭,當以何迎之?”

  睚眥拔出銀刀,就巨石上畫出一方輿圖,以刀為筆指點山河,其言:“商紂地廣數千里,權及天下,實乃虛有其表。紂之兵權散落於各諸侯,直接聽命於紂者,不外朝歌一帶。因此文王必先與各諸侯同盟方為上策。可速譴能言之使說之。可囑使言‘紂王虐政,人皆不敢言,周與各諸侯乃唇齒之勢,唇亡而齒寒,因此而不能助紂為謔。今紂興兵,人聲皆哀,國將有殤,周可占人和;朝歌距西歧千里有餘,非旦夕可至,周可佔地利;紂貪色棄臣乃逆天而行,周可占天時。昔日商湯取夏而商代之,今商紂逆天無道,亦當群雄取而代之。因此周與各諸侯歃血為盟,乃興兵而伐商耳!’云云這般,諸侯焉有不結盟之理?”

  文王喜,乃言:“姬昌剋日譴能言之使往周圍諸侯說之,可以立歃血為盟之誓。”

  睚眥言:“極善。”

  文王又言:“紂當興兵,當怎生以迎?”

  睚眥刀指輿圖對言:“今觀天下之勢,周於西,商於東,相隔千里。紂軍慢則一年,快則數月,非旦夕可至。其間,文王可勵精圖治,廣積糧多囤兵,則可拒彼軍。彼千里而來,必人困馬乏,可坐而迎之,以逸待勞;彼遠來,必急攻,可避之,久攻不下,彼必噪,兵者忌噪也,可使一計而還擊之,彼軍必如土崩瓦解,可乘勝追擊,一鼓作氣攻至朝歌,則天下定矣!”

  文王大喜,乃拜睚眥而道:“夫宏願者,高瞻遠矚,雄才韜略,必有包藏宇宙之機,壯士真乃有志者,姬昌不如!姬昌現求賢若渴,若有壯士相助,則事可成矣,切莫謝絕。”

  睚眥乃拜文王道:“睚眥雖為龍子,然相貌貌寢,亦無呼風喚雨之能,為父所不認,因此實乃山野村夫耳。承蒙文王看重,睚眥不才,當全力而輔之,以正吾龍子之名。睚眥乃一介武夫,引兵殺敵尚可,若論治理國家則弱。今文王可沿河畔而去,可見一垂釣老者,其名姜尚,號子牙,雖年過花甲,實乃賢者,有經天緯地之才,王可速請之,若得姜子牙,則天下可定矣。”

  言畢,文王乃攜睚眥沿河畔尋姜子牙而去。

  厥後,如睚眥所言,眾諸侯與周結盟,皆派兵援之。文王得道多助,有志者,皆投之。一年後,文王駕崩,其子姬發即位,號武王。不日,紂軍而至。姜子牙與睚眥以兵迎之。紂軍大北而歸,武王親統軍而追擊之。於牧野一戰擊潰紂軍,商紂亡,周武王乃統天下。眾諸侯無有不從者,皆進都朝賀。

  厥後,武王封姜子牙為侯,號“齊”;而天下歸周之日,睚眥不辭而別,武王噫嘻不已,乃親自命工匠鑄睚眥像於刀劍龍吞口,世代相傳,以謝龍子睚眥輔周之恩。

你可能也喜歡:
神奇的白族龍文化
龍文化內容簡介,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象徵
沙村龍文化節:中止了68年的“龍燈巡遊”
揭秘西方的龍文化及中西方的龍文化對比

威武的象徵:龍生九子之狻猊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