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核心之一:延續千年的冕服簡介
古代漢服文化是古代傳統文化的主要組成部門,有着絢爛的歷史,對日韓越以及東南亞等國家的衣飾文化都有着深遠影響。那麼,古代漢服文化是怎麼樣的呢?又有什麼樣的特點和生長曆程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去領會吧。
古代漢服文化特點:
“古時代表時代特徵的服裝為深衣,深衣實可為古服之特徵。言古服者,應先及之。何謂深衣,《禮記·深衣》孔氏正義曰:“以是稱深衣者,以余服則,上衣下裳不相連,此深衣衣裳相連,被體深邃,故謂之深衣。”
其制,詳見《禮記·深衣》。最要者為“續衽,鈎邊。要縫半下。格之高下,可以運肘。袂之是非,反拙之及肘……袂圓以應規,曲夾如矩以應方,負繩及踝以應直……純袂,緣,純邊,廣各寸半。”……總之,深衣之制,實為古衣之首,深衣之首腦群衣,不獨在其制度形式,且上下通服,在時間上,盛行最久。
馬端臨《文獻通考·王禮考·君臣冠冕服》雲:“按三代時,衣服之制,其可考見者,雖紛歧,然除冕服之外,唯玄端(端衣)深衣二者,其用最廣。玄端則自天子至士,皆可服之,深衣則自天子至庶人皆可服之……至於深衣,則裁製縫衽,動合禮法,故賤者可服,貴者亦可服,朝廷可服,燕私亦可服,天子服之以養老,諸侯服之以祭膳,卿醫生服之以夕視私,庶人服之以賓祭,蓋亦未嘗有品級也。端衣不削幅,不邪殺,不圓袂,不繼掩,不侈袂。其衡長八尺八寸,每幅長廣皆二尺二寸,四角方正,故謂之端。其裳,前三幅,后四幅,要有辟積無數,謂之唯裳。昔人有“朝玄端,夕深衣”。”(參考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
古代漢服的轉變:
1、春秋戰國時期,衣飾大致沿襲商代的服制,只是略有轉變。衣服的樣式比商代略寬鬆,衣袖有巨細兩式,領子通用矩領,沒有扭扣,一樣平常在腰間系帶,有的在帶上還掛有玉制的飾物。
那時的腰帶主要有兩種:一種以絲織物製成,叫“大帶”或叫“紳帶”;另一種腰帶以皮革製成,叫“革帶”。這時泛起了曲裾深衣,與其他服裝相比,除了上衣下裳相連這一特點之外,尚有一顯著的差異之處,叫“續衽鈎邊”。
“衽”就是衣襟,“續衽”就是將衣襟接長,“鈎邊”就是形容衣襟的樣式。它改變了已往服裝多在下擺開衩的裁製方式,將左邊衣襟的前後片縫合,並將后片衣襟加長,加長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穿時繞至背後,再用腰帶系扎。
2、秦尚黑,以是秦的衣飾尺度色都是玄色。但式樣依然是大襟右衽交領這種。基本沿襲戰國時期。
漢服大講究,關於漢服的基本穿法
3、漢代的男子的服裝樣式,大致分為曲裾、直裾兩種。曲裾,即為戰國時期盛行的深衣,漢代仍然沿用,但多見於西漢早期。到東漢,男子穿深衣者已經少見,一樣平常多為直裾之衣,但並不能作為正式制服。
秦漢時期曲裾深衣不僅男子可穿,同時也是女服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服式,這種服裝通身緊窄、長可曳地,下擺一樣平常呈喇叭狀,行不露足。衣袖有寬窄兩式,袖口大多鑲邊。
衣領部門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領,領口很低,以便露出裡衣。如穿幾件衣服,每層領子必露於外,最多的達三層以上,時稱“三重衣”。另外,漢代窄袖緊身的繞襟深衣。衣服幾經轉折,繞至臀部,然後用綢帶系束,衣上還繪有優美華美的紋樣。
漢代的直裾男女均可穿着。這種衣飾早在西漢時就已泛起,但不能作為正式的制服,緣故原由是古代褲子皆無褲襠,僅有兩條褲腿套到膝部,用帶子繫於腰間。
這種無襠的褲子穿在內里,若是不用外衣掩住,褲子就會外露,這在那時被以為是不恭不敬的事情,以是外要穿着曲裾深衣。以後,隨着衣飾的日益完整,褲子的形式也獲得改善,泛起有襠的褲子(稱為“褌”)。由於褻服的改善,曲裾繞襟深衣已屬多餘,以是至東漢以後,直裾逐漸普及,並替換了深衣。
4、魏晉南朝時期,男子的服裝有時代特色,一樣平常都穿大袖翩翩的衫子。直到南朝時期,這種衫子仍為各階級男子所興趣,成為一時的習慣。
魏晉時期婦女服裝承襲秦漢的遺俗,在傳統基礎上有所改善,一樣平常上身穿衫、襖、襦,下身穿裙子,名目多為上儉下豐,衣身部門緊身合體,袖口肥大,裙為多折襇裙,裙長曳地,下擺寬鬆,從而到達俊俏、瀟洒的效果。
5、唐代,仕宦除穿圓領窄袖袍衫之外,在一些主要場所,如祭祀儀式時仍穿制服。制服的樣式,多承襲隋朝舊制,頭戴介幘或籠冠,身穿對襟大袖衫,下着圍裳、玉佩組綬等。襦裙是唐代婦女的主要服式。
在隋代及初唐時期,婦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緊身長裙,裙腰高系,一樣平常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並以絲帶系扎,給人一種俏麗修長的感受。中唐時期的襦裙的比初唐的較寬闊一些,其它無太大轉變。
你可能也喜歡:
漢服文化之一,曲裾漢服的穿法
現代新版曲裾漢服的名目先容
儒家禮典服制的文化總和,漢服文化簡介
發揚中華傳統文化,漢服文化周簡介
中國古代十大詩人名字及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