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民族文化 正文

東方之筆,國畫大師張大千的作品特色

獨領風騷的藝術巨匠,蔣兆和的繪畫藝術

  張大千,中國潑墨畫家,書法家,我國國畫大師,被西方藝壇贊為“東方之筆”。張大千先生的繪畫在繼續傳統文化的同時,締造了潑彩、潑彩墨藝術,還改善了國畫宣紙的質地。那麼,其作品都有什麼特色呢?

國畫大師

  張善子、張大千昆仲配合確立了大千畫派,它是中國綜合性繪畫派別之一。二十世紀20年月,張善子、張大千在上海西蹊徑西成里“大風堂”開堂收徒,傳道授藝,所有學生們皆被稱為“大風堂門人”。它是一個有別於“長安畫派”、“海上畫派”、“京津畫派”等唯一不墨潑彩等畫法,大風堂畫派的畫風都出現出百花齊放的情景,是一支生生不息、代代傳承的中國畫畫派。

  和許多畫家一樣,張大千也同樣履歷了形貌之路。在近代像大千那樣普遍吸收昔人營養的畫家是為數不多的,他師昔人、師近人、師萬物、師造化,才氣到達“師心為的”的境界。

  他師古而不擬古,在繼續傳統文化的同時,他還想到了創新,最後在繼續傳統的基礎上生長了潑墨,締造了潑彩、潑彩墨藝術,同時還改善了國畫宣紙的質地,然而頭腦的先行者往往是伶仃的,在他五言絕句《荷塘》有“先生回去后,誰坐此船來”之句,似乎示意着厥後者繼續他的蹊徑。

  他曾用大量的時間和心血摹仿昔人名作,稀奇是他臨仿石濤和八大山人的作品更是惟妙惟肖,幾近亂真,也由此邁出了他繪畫的第一步。他從清代石濤起筆,到八大山人,陳洪綬、徐渭等,進而廣涉明清諸人人,再到宋元,最後上溯到隋唐。

  他把歷代有代表性的畫家逐一挑出,由近到遠,潛心研究。然而他對這些並不知足,又向石窟藝術和民間藝術學習,尤其是敦煌面壁三年,摹仿了歷代壁畫,成就絢爛。這些壁畫以時間跨度論,歷經北魏、西魏、隋、唐、五代等朝代。如多年前香港市場中曾泛起一件署名為元四人人之一的古畫,即是張大千“仿古作”,拍出靠近200萬元的高價。

據詩立意,國畫大師傅抱石的畫作解讀

  為了磨練自己的偽古作品能否到達亂真的水平,他請黃賓虹、張蔥玉、羅振玉、吳湖帆、溥儒、陳半丁、恭弘=叶 恭弘恭綽等鑒賞名家及天下各國著名博物館專家們的判斷,並留下了許許多多趣聞軼事。

  張大千許多偽作的藝術價值及在中國美術史上的職位較之古代名家的真品已有過之而無不及。現天下上許多博物館都藏有他的偽作,如華盛頓佛利爾美術館珍藏有他的《來人吳中三隱》,紐約多數市博物館珍藏有他的《石濤山水》和《梅清山水》,倫敦大英博物館珍藏有他的《巨然茂林疊嶂圖》等等。

  大千在學習石濤的同時,也深得昔人頭腦精髓,並能身體力行。張大千說:“昔人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是什麼意思呢?由於見聞淵博,要從現實考察得來,不只單靠書籍,兩者要相輔而行的。名山大川,熟於胸中,胸中有了丘壑,下筆自然有所依據,要履歷的多才有所獲。山水云云,其他花卉、人物、禽獸都是一樣的。”

  他又說:“多看名山巨川、世事萬物,以明晰物理,體會物情,領會物態。”他生平廣游海內外名山大川,無論是遼闊的中原、秀麗的江南,照樣荒莽的塞外、迷濛的關外,無不留下他的足跡。他在一首詩中寫道:“老漢足跡半天下,北游溟渤西西夏。

  大千在50歲之前遍游祖國名山大川,50歲之後更是周遊西歐各洲,這是前代畫家所無從履歷的境界。張大千先後在香港、印度、阿根廷、巴西、美國等地棲身,並游遍歐洲、北美、南美、日本,朝鮮、東南亞等地的勝景事迹。所到之處,他都寫了大量的紀游詩和寫生稿,積累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素材,同時為他日後藝術的創新締造了優越的條件。

  張大千除了善於山水、人物、花卉、翎毛以外,在書法方面臨照欠缺,這應是他的遺憾。他早期師從清代晚期的著名書法家李瑞清、曾農髯,形成自己細秀,方平,略帶隸書味的書風,二十世紀三十年月以後,張大千先生的書法最先醞釀轉變。

  他轉學多師,學習魏碑,《瘞鶴銘》,參以宋代人人黃山谷的筆勢,學習石濤筆法剛勁,不拘一格的書風。他的書法藝術在繼續傳統的基礎上,融合了山水畫的意境,不是一味地追求外面上的張揚外露和劍拔弩張,而是使力與情緒相融合,平中求奇,使他的書法勁拔蕭灑,外柔內剛,張大千筆力遒勁而秀逸的自家氣概,被後人稱為“大千體”。

你可能也喜歡:
山水畫一代宗師黃賓虹的繪畫藝術
近現代中國繪畫大師——齊白石的繪畫氣概
丹青巨擘、教育巨子:徐悲鴻的主要作品 
徐悲鴻繪畫創作流動的四個時期

近代傑出畫家李可染的繪畫風格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