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民族文化 正文

據詩立意,國畫大師傅抱石的畫作解讀

近代傑出畫家李可染的繪畫風格了解

  傅抱石,我國國畫大師,擅畫山水,,尤擅作泉瀑雨霧之景;人物畫多作仕女、高士,形象高古。下面,要先容的是關於傅抱石先生的畫作解讀,讓我們一起去領會看看傅抱石先生據詩立意的繪畫方式,以及其取材的差異。

國畫大師

  取材:
  國畫大師傅抱石先生是位博大精湛的學者,畢生著述二百餘萬字,涉及文化的各方面。他對古典文學與藝術的研究是同步的,於文學中尤鍾情於詩,歷代佳作無不熟稔,體現在他的畫中。

  大致有三重點:首先是他最崇仰的戰國時代愛國詩人屈原的《離騷》,心儀其人品情操,同情屈子“抱石懷沙”自沉汨羅江的悲壯下場,因而自號“抱石齋主人”,先生所作《九歌》圖早已蜚聲遐邇。

  另一個重點是石濤。先生青年時期編著《石濤上人年譜》,從上人的生涯到作品,考證精詳,故在藝術上受其影響也最深,且以石濤詩入畫,隨手拈來即成佳品。

  作為重點中的重點,抱石先生取材最多的照樣唐詩。唐詩在創作的那時就深入民間,即至今日,歷朝士子必讀的《四書》險些塵封,但唐詩中的名篇卻依然孺子能背。

  古代文籍中有關哲學、道德等內容能在一定條件下保留,而政治、社會的理論會隨着時代轉變而被人淡忘,只有詩的藝術魅力卻永葆青春。畫家取材唐詩有其普遍性的一面,然而先生創作的唐人詩意畫卻有差異一樣平常的特殊性。

中國畫藝術大師黃胄的繪畫藝術及其作品

  據詩立意:
  畫家運用古詩有兩種差異方式。一是以己意去湊昔人的詩,譬如李白的《清平調》系借芍藥寫太真,而有人只畫花,卻把詩句所有抄上,實在畫面離主題甚遠。另一種是憑證昔人的詩立意,或從中吸取靈感,捉住其精神實質舉行藝術再締造,無須題詩而詩意盎然。

  抱石先生可稱後者之典型,他的昔人詩意畫既有宏景巨制,又有小品點睛,雖在有些畫中題上詩句,但不佔主要位置,有的只寫問題,有時僅題款,可是讀者一目瞭然是哪首詩。臻此化境,絕非有時。先生所有的繪畫作品都是轉化為視覺形象的詩,他自己就具備詩人的氣質。

  除了標明為詩意畫的以外,凡寫“胸中丘壑”或寫生作品,都是擷取大自然蘊蓄的詩意。形貌昔人形象或其軼事,就是讚揚某一昔人或吟詠某一場景的詩句。畫的語言即詩的語言,畫的意境即詩的意境。區別於一樣平常所謂的“詩配畫”,而是詩即是畫,畫即是詩。

  抱石先生對昔人從深切明白到達頭腦情緒的共識。筆者曾多次提到,先生“思接千載”(劉勰《文心雕龍》語),屈原、李白、杜甫、石濤等昔人,不僅是他研究的工具,還成了摯友。抱石先生以曠世天才與昔人心心相印,使他筆下的人物差異於穿古裝的現代演員而是真正的昔人。

  典型: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與兩大幅《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后一幅題字作“下了襄陽便洛陽”,或許尚有所本,也可能有時筆誤),題材相同。巫峽煙雲,長江浩淼,正是先生最輕車熟路的景緻。大幅氣焰雄渾,小幅咫尺千里。

  在這幅冊頁中,筆勢飛動,重巒疊峰,若龍蛇騰舞,令人目不暇給。豈論大幅小幅,都显示出舟楫在峽谷中順流而下,瞬息千里之勢,其精意就在一個“急”字,這正是杜工部昔時聞家鄉收復,急欲返回的迫切心情。

你可能也喜歡:
近代大寫意花鳥畫宗師李苦禪的繪畫特點
徐悲鴻的繪畫氣概及其主要著作
徐悲鴻繪畫創作流動的四個時期
丹青巨擘、教育巨子:徐悲鴻的主要作品

國畫大師黎雄才的繪畫技法和藝術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