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民族文化 正文

布朗族歷史 滄江怒水之間的布朗族

布朗族歷史 古國文化的傳承人

  布朗族是富有鬥爭傳統的民族,為反抗歷代的封建統治者,曾和其他民族一起舉行過多次起義。其中以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墨江哈尼、布朗等族人民的起義規模最大。本期的布朗族文化,帶你看看布朗族的歷史。

民族文化

  在偉大祖國的西南方陲,“滄江怒水”之間的山嶽地帶,有一個歷史悠久、勤勞善良的民族——布朗族。從茫茫的遠古至今,布朗族人民一直在這片富裕優美的土地上勞作、生息和繁衍,與周圍的漢、傣、佤、拉祜、哈尼等族人民友善相處,配合為開發和扞衛祖國邊疆作出了孝順。作為跨國境民族之一的布朗族,他們還與棲身在緬甸境內的布朗族及其他民族人民友好相處,互通有無,有不少家庭還結為異國姻親,增進了中緬兩同人民的來往與團結。

布朗族的由來 布朗族的民族歷史

  布朗族自稱阿娃。漢族稱布朗族為蒲滿,傣族稱布朗族為臘,佤族稱布朗族為布恩,拉枯族稱布朗族為卡昔,彝族稱布朗族為蒲滿。

  布朗族先民是古代的“濮”人。漢晉時期,“濮”人漫衍在今雲南省境內瀾滄江兩岸及其以西的寬大區域。到唐代,已經分化、生長成差異稱謂的多個族群。其中的“朴子蠻”,漫衍在那時的永昌(今保山區域)、銀生(今景東縣)一帶。明清時代的文獻中寫作“蒲蠻”。“蒲即蒲蠻,今順寧……永昌景東七府有此種”,“居多傍山,不畏深淵,寢無衾榻,食惟蕎種。”

  漢、晉以來,縣境內已有“蒲”人棲身(包羅布朗族、佤族的先民)。傣族。拉枯族都以為布朗族是縣內最古老的世住民族之一。小黑江邊的賽罕布朗族稱:“我們的祖先,自古以來就住在這裏。”1960年以後發現過不少粗拙的紅陶器,另有石砌的古老寨牆。不少布朗族又稱人們的祖先來自“勐卯”。

你可能也喜歡:
鬼吹燈為何受迎接 受迎接的緣故原由
若是你遇到九寨溝地震怎麼辦 自救手冊值得你擁有
地震自救四大知識 面臨九寨溝地震也能鎮定應對

布朗族歷史 經濟發展是怎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