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賞花的講究 什麼季節看什麼花
不少90后應該都記得中學語文課本里的那篇《愛蓮說》,作者是周敦頤,他獨愛蓮,不僅愛它的清麗風姿,更愛它“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質。
而這篇文章實在也反映出,昔人瀏覽植物花卉可不僅是看花的形狀利害,還要“清花韻”,將花的美妙品質內化為賞花者自己為人處世的準則。那麼就讓民族文化為你先容,昔人賞花的考究。
世界柏樹之父 軒轅柏
昔人以為,“不清花韻,難入文雅之境”。花韻可以“養心”、“怡神”。雖看不見,摸不着,但能感受到。實在,花韻即花之品質,瀏覽花韻,就是看花之象徵。
牡丹在南北朝已成鑒賞名花,到隋唐時牡丹更成為“花王”,其“天姿國色”之譽即始於唐朝。由於牡丹雍容華貴,又有“富貴花”之別稱,南宋周敦頤《愛蓮說》中稱,“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牡丹雖貴,但昔人最推許的花韻卻是蘭花之韻。蘭韻高潔,是典雅的象徵,先秦時孔子即喻蘭花為“君子”,後人將之與梅、竹、菊一起,並稱為“四君子”,這四種花都有高潔傲世,不畏風霜嚴寒的一面,其韻味也正在於此。
蘭花之韻潔雅脫俗,昔人往往將之與女性氣質相提並論,或喻蘭為“尤物”,如北宋蘇東坡《題楊次公春蘭》稱:“春蘭如尤物,不採羞自獻。時聞風露香,蓬艾深不見。”或喻為“妙姬”、“麗人”,如南朝宋鮑照《蕪城賦》稱:“東都妙姬,南國麗人,蕙質蘭心,玉貌絳唇。”
天下第一松 鳳凰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