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民族文化 正文

九大鎮國之寶之孫子兵法

九大鎮國之寶之平復帖

  話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湛,國之重器更是數不勝數,在數多的國寶中怎麼才氣稱為“鎮國之寶”呢?能稱為國寶的那一定是個個絕世孤品,價值自然是無法估量的。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隨着民族文化一起來領會下九大鎮國之寶之《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天下上最早的軍事著作,早於克勞塞維茨《戰爭論》約2300年,被譽為“兵學聖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為春秋時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孫武。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優異傳統文化的主要組成部門,其內容博大精湛,頭腦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古代軍事頭腦精髓的集中體現。

九大鎮國之寶之五牛圖

  《孫子兵法》被奉為兵家經典。降生至今已有2500年歷史,歷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兵法是盤算,盤算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戰略、大智慧。現在,孫子兵法已經走向天下。它也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天下軍事史上也具有主要的職位。《孫子兵法》竹簡1972年出土在臨沂。

  《孫子兵法》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兵書,向來備受推許,研習者輩出。據《漢書·藝文志》紀錄“吳孫子兵法”八十二篇,司馬遷《史記》有紀錄,(孫武)以兵法見於吳王闔閭。闔閭曰:“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可以小試勒兵乎?”《孫子兵法》被譽為“兵學聖典”和“古代第一兵書”。它在我國古代軍事學術和戰爭實踐中,都起過極其主要的指導作用。

  《孫子兵法》在外洋的撒播,許多著述都以為以日本最早,朝鮮次之。由於這兩個與中國相鄰的國家在歷史上與中國文化交流頻仍,而日本奈良時代多次派遣學生到中國學習,無疑為《孫子兵法》的東傳搭建了便捷的橋樑。據史書中的紀錄,在公元734年,也就是處於壯盛時期的唐朝開元二十二年,在中國留學長達17年之久的日本學生吉備真備千辛萬苦回到自己的祖國。

  《這位兼修文武的飽學之士,在脫離榮華的唐朝首都時並沒有攜帶什麼絲綢至寶,而是用唐朝廷犒賞給他的錢來買書,將大批紀錄中國兵學陣法知識的書籍捆載而歸,回到田園后教授給日本的文士武將。而據一部名叫《續日本紀》的日本古書所說,吉備回國后的第26年(公元760年),奈良王朝曾派授刀舍人春日部三關、中衛舍人土師宿彌關城等6人到太宰府追隨吉備學習《孫子·九地》、《諸葛亮八陣》以及結營向背等方面的知識。這說明吉備所帶回的這批文籍中確實包羅被人們奉為“兵經”的《孫子兵法》。若是這一紀錄準確無誤的話,那麼《孫子兵法》傳入日本至少有1200多年的歷史了。

九大鎮國之寶之真珠舍利寶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