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民族文化 正文

傣族潑水節的習慣 幾月幾號時間

傣族潑水節由來 來歷介紹 文化內涵

  傣族潑水節是一個充滿美妙寓意的節日,在這一天,人人會一起介入許多習慣流動來流傳歡欣與祝福,浴佛、丟包、舞蹈、潑水等等項目都是潑水節的展現方式,現在就讓我們隨着民族文化一起來看看潑水節的風貌吧。

傣族潑水節的習慣

  傣族潑水節的習慣:

  潑水節“浴佛”
  在“麥日”,一清早人們就要采來鮮花綠恭弘=叶 恭弘到佛寺供奉,擔來清水潑水節“浴佛”--為佛像洗塵。也是祈求神靈保佑人們在新的一年裡身體康健。“浴佛”完畢,整體性的相互潑水就最先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林林總總的容器盛水,湧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戲,逢人便潑。“水花放,傣家狂”,“潑濕一身、幸福終身”!

  摺疊潑水節“丟包”
  潑水節也是未婚青年男女們尋覓戀愛、種植幸福的美妙時節。潑水節時代,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歡做“丟包”遊戲。女人手中用花布全心製作的花包,是示意戀愛的信物。丟包那天,女人們極盡服裝之能事,然後打着花傘,提着小花包來到“包場”,與小伙子們排列雙方,相距三四十步,最先向對方丟花包。

潑水節的來歷 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紀念形式

傣族潑水節的習慣

  摺疊潑水節“賽龍舟”
  賽龍舟是潑水節最精彩的項目之一,經常在潑水節的“麥帕雅晚瑪”(第三天)舉行。那日,穿着節日艷服的群眾歡聚在瀾滄江畔、瑞麗江邊,旁觀龍舟競渡。

  摺疊象腳舞和孔雀舞
  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潑水節自然少不了舞蹈。大規模的舞蹈主孔雀舞要放置在潑水節的第三天,如象腳舞和孔雀舞等。從七八歲的娃娃到七八十歲的老人,都穿上節日艷服,群集到村中廣場,加入整體舞蹈。象腳舞熱情、穩健、瀟洒。舞者圍成圓圈,合著錳鑼、象腳鼓翩翩起舞,一邊舞蹈一邊喝彩“吾、吾”或“水、水”!孔雀舞優美、雅緻、抒情,是傣族舞蹈的靈魂,舞蹈以孔雀的各中姿態為基礎,在趣與美的再締造中,集中凝聚着傣族後裔們的審美旨趣。另有不少舞者恣意揮灑自己的即興之作,有的邊唱邊跳,有的甚至邊跳邊喝酒,如痴如醉、狂放不拘,延續跳上幾天幾夜也不知疲勞。

傣族潑水節的習慣

  摺疊放高升和孔明燈
  放高升是潑水節的又一項保留節目。高升是傣族人民自製的一種煙火,將竹竿底部填以火藥和其它配料,置於竹子搭成的高升架上,接上引線,常在夜晚燃放。放高升時,點燃引線使火藥燃燒便會發生強勁的推力,將竹子如火箭般推入高空。

  傣族潑水節時間是幾月幾號
  
傣族潑水節一樣平常在傣歷六月中旬(即陰曆清明前後十天左右)舉行,一樣平常在公曆4月13日至15日,節日連續3—4天時間。

故宮天燈復原品 拍賣天價為公益 最高價1060萬 籌善款2005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