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 習俗活動
差異民族,他們有着自己民族的獨佔特色,而且也有自己本民族的傳統節日,那麼在仫佬族中有哪些傳統節日呢?這些傳統節日又有哪些習慣流動呢?接下來就追隨本期的少數民族的節日一起來看看吧!
仫佬族的傳統節日
二月春社
二月春社日,家家戶戶舂糍粑,殺雞祭祖,接新媳婦回家。全村舉行春祭,各家各戶湊錢買豬,抬到社王廟宰,每戶派一位代表加入,敬祭社王時,將豬肉分成若干份,用竹子串聯起來,一串一串地掛在竹竿上,分放在社王廟的兩旁。
祭完社王,各人將一串豬肉帶回家,若是這一年春社在春分之前,民間以為年成好,有剩有餘,代表們先飽吃一頓,剩下的串肉再分給各人帶回去。
若是春社在春分之後則年成欠好,人人要省吃儉用,先分再吃,把豬肉所有分到各家各戶去吃,煮黃花(一種灌木花)、煮黃色糯飯供神,全家食用,民間以為,可削減小白螞蟻之害。
牛王誕
牛勤勞醒目,為人們犁田耕地,默默無聞,任勞任怨,所需的僅僅是草和水,可奉獻的卻許多。以是不少民族都崇敬牛、敬服牛,把它當成人類的好同夥,仫佬族也不破例。陰曆四月初八即被定為牛的生日,稱“牛誕節”。
這一天,無論農活何等忙,都要給牛放假休息。家家戶戶把牛洗得干清清潔,將牛欄清掃一新,還在大門插楓樹枝,以驅趕蚊蠅。並殺雞、鴨,備酒肉祭“牛欄神”,做黑糯飯祭祖先。這一天要給牛吃上好飼料,做好的黑糯飯要先請牛吃,之後人才吃。
“六月”
是仫佬人祈求保佑,免去蟲害、旱災,五穀豐收,生意興隆的節日。1911年以前,還要供祭蝗蟲神,驅蝗保苗。
祖先節
七月初七,殺鴨祭祖,接祖先回家,七月十四,再次殺鴨,祭祖送祖先。這七天里,家家戶戶香火台上早晚焚香、供酒肉,祭祀祖先後人才用餐。到了七月十四這天下晝,備上三牲(豬肉、雞、鴨)、酒席,供於祖先牌位前。
暮年人寫好“勤儉持家”、“好善樂施”等字,貼在紙錢包上,叫青年人跑到台前讀完一個燒一個。做完之後把紙灰用南瓜恭弘=叶 恭弘或芭蕉恭弘=叶 恭弘包成兩包,穿系在一根小竹木片上,稱為“金銀擔”。再用厚紙摺紙船一隻,或用芭蕉桿紮成小排,將“金銀擔”放在上邊,送到河畔,放入水裡,讓它隨波漂流,稱為“送祖宗下船”,祖先就這樣被送往冥府了。
安龍節
陰曆十一月,仫佬山鄉有的村寨選擇吉日舉行盛大的*事,過“安龍節”。請法*主持,安龍上位,請龍神保佑全村安康。“安龍”時,先在村子周圍挖4個大坑,每個坑點一盞油燈,日夜點燃,給龍神引路。
法*口中念念有詞,一手拿寶劍,一手拿火炬,挨家逐戶,從房間到豬欄,四處趕鬼驅邪。然後用茅草結成一個耳朵形的草標插在大門口的上方。
錫伯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民間習俗活動是什麼
走坡節
青年人這一天祭月走坡。這天又稱“走坡節”或“後生節”。節日前後的圩日,青年男女趁趕街之機,在路旁、山坡雙雙對對唱山歌。情人之間相互贈予月餅(稱“同年餅”)、同年鞋(又稱“鴛鴦鞋”)。十四、十五、十六的晚上,有的全村男女老小圍成一堆堆地唱歌,同時推一小我私人來做“野敬”。
其做法是:一女子坐在人堆中央,雙手交織塞住耳朵閉上雙眼,周圍的人不出一點聲息,四、五分鐘后場中的女子便“暈迷不醒了”,上半身搖晃不定。這時就可通過她來請神請鬼對話和唱歌了。流動往往通宵達旦。
“依飯節”
是仫佬族最盛大的節日,又名“志樂顧”。有祈神驅邪、保安集福、賀五穀豐登之意。每隔3-5年舉行一次,在立冬后擇日舉行,盛行於廣西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東門鎮、四把等地。
關於這個節日,另有一個民間傳說:聽說古代仫佬山鄉群獸為害,稀奇是獸王──神獅,兇猛異常,傷人畜,毀莊稼。正當仫佬人陷入逆境時,來了一位白馬女人,她力大無比,射死了神獅,解救了萬民,並從獅口中奪回谷種送給人們,又用芋頭、紅薯做成黃牛、水牛為人們犁田耕地,教仫佬後生習武滅獸。
往後,仫佬山鄉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為了紀念她,人們便以“峒”(仫佬族以血緣聚居,同姓為一家族,族內分“峒”)為單元,集資輪流主持聚會,即依飯節。依飯節的流動內容,除了“峒”內族人聚會和祭祀神靈外,還請來唱師,敲鑼打鼓,歌舞娛神。
節日時,選最長最豐滿的糯稻穀穗,用綵帶紮起,懸於牆上。堂屋中央的大桌上擺滿用芋頭、紅薯刻成的水牛、黃牛模子,擺上五色糯飯,其周圍擺上芝麻、黃豆、八角、沙姜等12種農產物和雞、鴨、魚、豬心、豬肝等12種祭品,以示六畜興旺、農漁牧副豐收,不忘神恩祖德。
歌師身穿紅衣圍桌邊唱邊舞,謳歌勸人去惡向善的“十勸歌”,教人尊怙恃、敬師長、睦鄰里、忠實為善、信譽行商、勤儉持家、奉公愛國等等,較周全地展現了仫佬人的倫理道德看法和追求完尤物生的美學理想。依飯節竣事時,將谷穗和耕牛模子分送給各家各戶。
分肉串節
每年舉行兩次。也叫社節。這一天,各家籌錢買牲畜,每戶派一人加入把牲畜抬到社王廟去宰。將肉分成若干份,並用竹子把它串起來,一串串地掛在竹竿上,分放於廟的兩旁,以敬祭社王。祭祀完成后,每小我私人拿一串肉帶回家。這就叫分肉串。
春節
春節為一年諸節日中時間最長的一個節,與除夕的流動聯為一體。除夕是前一年的節日的終結,也是另一年節日的劈頭--春節的前奏。因此,就二者的關係來看,它們是統一個節日的兩個部門,時間的界線把它們划為新年與舊年兩半。
年節的流動有許多與漢族相似,只不外各有各的考究,他們月朔早上全家吃水圓,當天均食齋食,初二用香紙敬財神,加入種種文體流動。
春節時代也是唱彩調戲的時節,正月十五之夜到別人家菜園摘幾片菜恭弘=叶 恭弘回來,沒有蔬菜,青草也要抓一把,稱為“偷青”。民間以為,會給家中帶來清潔平安,正月十五鬧元宵,耍龍燈,年節竣事。
挑新水節
每年正月月朔舉行挑新水流動。新年的第一天早上,家庭主婦點上香和火炬,挑着水桶到河畔平時吊水的地方,插上香,祭拜水神。之後,吊水挑回家,讓家人飲用一碗新水。聽說,人喝了新水,可以子孫滿堂。家畜喝了會體大身健。新年的第一天,若是誰挑上了第一桶新水,以為誰是最吉祥的。
140年最熱的6月 與全球氣候變暖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