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民族文化 正文

三綱五常中的三綱和五常劃分是指什麼

儒家的五位聖人分別是誰

  我們經常在小說或者電視劇中看到三綱五常這個詞語,而這個詞語是源自於儒家頭腦,作為我國主要頭腦之一,領會其相關文化也是十分主要的。那麼民族文化帶人人領會一下,三綱五常中的三綱和五常劃分是指什麼吧。

三綱五常中的三綱和五常劃分是指什麼

  三綱是指什麼
  三綱是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綱”在此處是做楷模的意思。

三綱五常中的三綱和五常劃分是指什麼

  五常是指什麼
  五常是指仁、義、禮、智、信。

五子良將分別是誰

三綱五常中的三綱和五常劃分是指什麼

  三綱五常的形成與生長
  三綱、五常兩詞,出自於西漢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書。但作為一種道德原則、規範的內容,它淵源於先秦時期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義禮智等倫理道德看法。孟子進而提出“父子有親,君臣有義,配偶有別,長幼有序,同夥有信”的“五倫”道德規範。董仲舒根據他的“貴陽而賤陰”的陽尊陰卑理論,對五倫看法作了進一步的施展,提出了三綱原理和五常之道。

  董仲舒以為,在人倫關係中,君臣、父子、伉儷存在着天定的、永恆穩固的主從關係:君為主、臣為從;父為主,子為從;夫為主,妻為從。即所謂的“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這三綱。董仲舒又以為,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則是處置君臣、父子、伉儷、上下尊卑關係的基本規則,治國者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

  三綱五常之說,起於董仲舒,完成於朱熹。然則董仲舒沒有將“三綱”和“五常”並提連稱,首次並提連稱的是東漢後期的經學家馬融。這種並提連稱意味着封建頭腦家終於把封建綱紀和處置這種綱紀的道德原則連繫為一體,組成了一個完整的政治倫理道德系統。

  宋朝時期,朱熹生長天理說,把“三綱五常”與“天理”聯絡在一起,他以為三綱、五常是天理的睜開,是“天理”體現於社會規範的固然的產物,是永恆穩固的協調社會關係的妙藥”,至此,朱熹的“理一分殊”論便成為社會生涯秩序的規範了。

相關文章推薦:
中國古代的著名戰爭有哪些
退避三舍是什麼意思及相關典故
洛陽紙貴是什麼意思及相關典故
中國歷史上四大太監 個個權傾朝野
先秦天下十豪劃分是誰

孫氏五將分別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