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嘗膽的典故,講述的是哪個歷史人物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是一其中國成語,形容的就是那些平時很通俗並沒有特殊显示的人,而突然一下子就做出驚人的事情。那麼你知道這個成語是怎麼來的嗎?本期民間故事一起領會吧!
戰國時代,齊國有一個名叫淳於髡的人。身高僅四尺多,個子矮小,但他舌粲蓮花,詼諧詼諧,他經常用一些有趣的隱語,來勸戒君主,使君王不只不生氣,而且樂於接受,曾多次代表齊國出使其他諸侯國。
齊威王原本是一個很有才智的君主,然則當他即位后,卻沈迷於酒色,不管國家大事,逐日只知飲酒作樂,而把一切正事都交給大臣去解決,自己則不聞不問。因此,政治不上軌道,仕宦們貪污失職,再加上各國的諸侯也都乘隙來侵略,使得齊國瀕臨消亡的邊緣。雖然,齊國的一些愛國之士都很憂鬱,幾回想勸諫齊威王,可又怕弄欠好,惹惱了君主,輕則削職罷官,重則腦殼遷居,以是沒有人敢出來勸諫。
實在齊威王是一個很伶俐的人,他很喜歡說些隱語,來显示自己的智慧。淳於髡知道這點后,便想了一個戰略,準備找個時機來勸告齊威王。
中華文化故事:洛陽紙貴的典故
有一天,淳於髡見到了齊威王,就對他說:“大王,為臣有一個謎語想請您猜一猜:齊國有一隻大鳥,棲在王宮的庭院里已經整整三年了。它既不飛又有鳴叫,大王您可知道這是一隻什麼鳥?”
齊威王本是一個伶俐人,一聽就知道淳於髡是在取笑自己,像那隻大鳥一樣,身為一國之尊,卻毫無作為,只知道享樂。
而他着實也不是一個昏庸的君王,於是對淳於髡說:“嗯,這一隻大鳥,你不知道,它不飛則已,亦非就會衝到天上去,它不鳴則已,一鳴就會驚動眾人,你逐步等着瞧吧!”淳於髡聽了便笑着說:“多謝大王英明的指點。現在大臣們正等着大鳥一飛衝天,一鳴驚人呢。”
往後齊威王不在沈迷於飲酒作樂,最先整理國家。首先召見天下的仕宦,效忠認真的,就給予獎勵;而那些潰爛無能的,則加以責罰,天下上下,很快就振作起來,四處充滿蓬勃的生氣。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理軍事,壯大武力,奠基國家的威望。各國諸侯聽到這個新聞以後都很震驚,不只不敢再來侵略,甚至還把原先侵佔的土地,都送還給齊國。
以是厥後的人便把“一鳴驚人”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一小我私人若有不通俗的才氣,只要他能好好的運用,一旦施展出來,往往有驚人的作為。
你可能也喜歡:
民間故事:望夫石的傳說
民間故事:落雁王昭君的由來
維吾爾族的習慣習慣有哪些?
【都會文化】北京歷史文化知識大全
形容夫妻關係的舉案齊眉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