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民族文化 正文

詳解:歷史上退避三舍的典故

中華文化故事:問鼎中原的典故

  俗話說又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那就免不了會有矛盾發生口角,甚至是兵戎相見。有的人因自身素養會選擇讓步不願與他人爭執而退避三舍,那麼人人知道關於這個退避三舍故事的由來嗎?在民間故事中他可是有着一個有意思地典故那麼在這裏我們一起來瀏覽一下吧。

退避三舍

  春秋時,晉獻公偏心寵妃驪姬。驪姬想把自己生的兒子奚齊立為太子,以便未來繼任為國君,於是設下陰謀,陷害太子申生和令郎重耳、夷吾。獻公聽信驪姬的誹語,先逼死了申生,又要逮捕重耳和夷吾,兩人只得先後逃奔出國。重耳亡命外國時追隨他的,有他的娘舅狐偃,尚有趙衰(趙國國君的祖先)、顛頡等人。他們先逃到晉國北方的狄國。在狄國,重耳娶了季隗,生了兩個孩子伯鰷和叔劉;趙衰娶了叔隗,生了趙盾(趙國國君的祖先)。

  十二年以後,晉獻公死了,太子奚齊也被下臣所殺。此時逃在梁國的夷吾,回國後繼任為國君,即晉惠公。晉惠公生怕重耳回來奪他的君位,便派人去狄國刺殺重耳,無奈,重耳又逃往齊國。臨行時,重耳向季隗告辭道:“你等我二十五年,那時我若是還不回來,你就再醮吧!”

  季隗垂淚答道:“我今年已二十五歲了,再過二十五年,已行遷就木了,還嫁什麼人,請允許我始終等您。”(這裏“就木”,是說進棺材的意思,以是年邁彌留,叫做“行遷就木”。)重耳依依不舍地告辭了妻子。

  重耳等經由衛國,到了齊國,又到曹國,流離失所,備嘗艱辛。曹國國君曹公對重耳他們接待十分輕慢,很不禮貌。曹國醫生僖負羈的妻子對丈夫說:“我看,重耳的隨從都是可以擔任相國的人才,這位令郎未來一定能回國,回國以後一定能在諸侯中稱霸。那時,曾對他無禮的,一定要倒霉,我們曹國生怕要首先遭殃,你何不及早向他示意自己的態度呢?”

婆媳岩的來歷及其背後的意義

  僖負羈於是派人給重耳送了一餐優美的飯食去,並在飯里隱蔽了一塊玉璧。重耳很謝謝,“受飧而返璧”,就是接受了飯食,而退還了玉璧。由於這個故事,今後人們把別人贈予的禮物,尊重地退還,就叫“返璧”、“璧還”或“璧謝”、“敬璧”。重耳脫離曹國,經由宋國、鄭國,到了楚國,楚成王盛大地設宴招待,同時問道:“令郎如能回到晉國,將怎樣答謝我呢?”重耳說:“玉帛至寶,你們楚國有的是,還叫我用什麼答謝您呢?”

  成王說:“雖然云云,總也可以說說怎樣答謝吧?”

  重耳想了想,說:“倘使托您的福,我回到了晉國,未來萬一晉、楚之間發生戰爭,雙方軍隊相遇於中原,我一定指揮我的軍隊避君三舍(三十里為一舍),以答謝您今天的盛意。那時,若是您還不願體貼,我只好拿起弓箭,以‘與君周旋’。”

  厥後,重耳從楚國到了秦國,秦穆公為了想培植一個親秦的晉國國君,對重耳異常優待,把五個女兒都嫁給他,而且派軍隊護送他回國。

  那時晉國的國君是重耳的侄兒晉懷公。重耳在秦國的支持下,爭取了晉國的政權,並派人把懷公刺死,自任國君。稱為晉文公。事隔3年,晉、楚兩軍發生戰爭於城濮,晉文公重耳果真遵守信譽,自動後撤了九十里。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信譽,下令軍隊退卻九十里,駐紮在城濮。楚軍見晉軍退卻,以為對方畏懼了,馬上追擊。晉軍行使楚軍自滿輕敵的弱點,集中軍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您可能也喜歡:
宗教文化:什麼是釋教文化
中國飲食文化的意義,你知道嗎?
《西遊記》中的靈吉菩薩,到底是誰
搖錢樹的來源,你聽說過嗎

形容多此一舉,畫蛇添足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