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民族文化 正文

跳月是哪個民族的,苗族跳月的故事傳說

盲人摸象的故事及其寓意映照佛教道理

  因受古代的一些禮貌所致,許多人人閨秀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人,婚姻也大多都是“怙恃之命媒妁之言。”不外也有着一些古代專門群集獨身男女的日子。

  那麼,本期民族故事苗族跳月的故事傳說。

民族故事
還想領會》》花港觀魚的故事

  傳說早年貴州省平塘縣姑鹿(地名,今新塘鄉)這個地方有一家苗族,怙恃早已雙亡,只留下兄弟二人相依為命。哥哥叫巴卡,十九歲;弟弟叫巴母,十六歲,兄弟倆伶俐、勤勞,很受大夥喜歡。天天,哥哥上山打柴,打得的柴除燒用外,餘下的挑去賣錢,買回油鹽;弟弟下到河溝撈魚蝦,除了吃的外,餘下炕干也拿去賣,換回所需用品。兄弟倆的日子過得還不錯。

  伶俐勤勞的哥哥巴卡,每次砍成柴捆好后,找來一些竹子和蘆葦,坐在一塊大青石板上做管子吹玩。他將一節竹管的一頭,用刀削成一個斜口子,把一片蘆恭弘=叶 恭弘嵌夾在斜口上,用嘴向管子吹氣,發出十分悅耳的嘟嗚聲。他每次上山要柴后,就要做一隻蘆管來吹玩,因此青石板上留下不少巨細差異、是非紛歧的蘆管。

  厥後,他一個個地揀起來吹玩,發出崎嶇差其餘音響。於是,他想把這些是非紛歧、巨細差其餘蘆管集中起來吹,讓林林總總的聲音都同時發出來。他天天想呀,想呀,有一天砍柴時,他砍了一棵泡桐木,發現這桐木中央是空的,終於想出一個設施。

中國最美的橋——瘦西湖五亭橋的故事

  在桐木的一頭從邊上鑽幾個孔直通中央,將巨細差異、是非紛歧的蘆管插入孔中,然後用嘴對着一頭吹。這樣一來,果真同時發出了幾種聲音。巴卡回抵家又全心研製,做成了一把“金蘆笙”,能吹出種種優美悅耳的曲調。每當巴卡吹響這把金蘆笙時,遠近村寨的男女老幼都來聽,就連天上的飛鳥也要飛落下來聽。

  離姑鹿不遠的大岩穴里,住有一隻大虎貓(當地對虎的俗稱)。它十分兇險、貪饞,想把巴卡佔為己有,天天為它吹蘆笙作樂。於是,虎貓釀成一胖女人來到巴卡住處,見門鎖着,就翻牆跳進屋,看到炕上有不少的乾魚,趕忙狼吞虎咽地吃起來。

  這時,巴卡和巴母開門進屋瞥見,巴卡上前詰責:“你為何亂進我家偷吃乾魚?”虎貓嘻皮厚臉地說:“我不僅吃魚,我還要跟你立室呢!”於是,虎貓一把將巴卡拉出門直往山上走。弟弟巴母着慌,忙追上去拉哥哥。他倆的實力哪能勝過虎貓呢?效果,巴卡硬被拉去啦!突然,弟弟巴母看到胖女人的裙子下露出一截尾巴,這才知道是個虎貓。

  他迅速到各寨邀約人群,帶上弓箭戈矛到山上尋找。從十月找到冬月,找呀,找呀,不知翻過了若干高山,穿過了若干密林,照樣找不到心愛的巴卡。直到冬月的第一亥日,他們找到下羊場的山頭上,有一隻干蘭鳥在樹上對大夥叫道:“格咧咧、結結巴都”(苗語音譯,即在茅草蓬里)。

  他們照此尋去,果真在一蓬大芭芽草的背後發現一個大石洞,見那虎貓正在洞里守着巴卡。於是,大夥用箭將虎貓射死,救出了巴卡。巴卡見到弟弟和各寨的親人們,喜悅得拿起金蘆笙吹奏起來,大夥圍着巴卡配合起舞作樂,祝賀他們的勝利團圓。

  往後,姑鹿一帶的苗族,在每年陰曆冬月的第一亥日,都要集中到下羊場這個地方載歌載舞聚會,逐漸成為當地苗族青年男女外交、找同夥的主要方式,人們稱之為“跳月”,也叫“找哥哥”。

你可能也喜歡:
關於歷史悠久的渭河的傳說,渭河的源頭
金華區域的民間傳說,金華有哪些傳說
百花仙子的故事,百花仙子的神話傳說
中國民間傳說,漢族的民間故事有哪些?

積少成多也有成功的一天,精衛填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