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師範大學鬼故事聽完不敢上廁所了嗎
豈論古今中外,由於自身的才學和奮鬥而出人頭地、身居高位者,處在廟堂高處,其心態和行為總可能發生改變。自古以來的清官和污吏為後人展現出的差異價值觀和人生選擇,就頗能令人深思。今天的民族故事要為你講述的,是兩位古代賢哲身居高位而頭腦蘇醒,不慕勢力而急流勇退的故事。
疏廣,字仲翁,他是西漢宣帝時的着名學者,博學多才,對《春秋》、《論語》等尤有研究。在踏上仕途之前,他曾在家中設帳授徒,不少人從很遠的地方趕來,投奔到他的門下。漢宣帝得知疏廣學識淵博,把他徵召進京,任命他為博士、太中醫生。過了幾年,漢宣帝冊立了皇太子,又讓疏廣擔任太子太傅,認真指導太子念書。
疏廣有個侄子,名叫疏受。疏受也是個很有學識才氣的人,品行也受時人的稱道。他先被薦舉為太子家令,不久又因舉止得體、行為正直受到宣帝的讚揚,升任為太子少傅,和疏廣配合輔佐子。
疏廣和疏受叔侄聲名顯赫,被人們稱為“二疏”。太子每次上朝,疏廣、疏受總是一個在前,一個在後,隨早年往。朝廷中的官員見他倆云云兢兢業業,而太子在他倆的教訓下也逐步發展,都稱慕不已。
那時的太子是許皇后所生,許皇后的父親許伯在朝中很有勢力。有一次,許伯對漢宜帝說:“皇上,太子年數尚幼,雖有‘二疏’教他念書,但平安堪憂。我想能否讓我弟弟、中郎將許舜去太子宮中監護太子。”
天下第三泉虎跑泉的傳說故事
漢宣帝拿不定主意,徵求疏廣的意見。疏廣說:“太子所來往的人物必須是天下的俊傑,這樣才氣學到未來治理天下的手段。若是讓外祖父家的人對他舉行監護,勢必削減太子靠近天下俊傑的時機。這對太子沒有利益,只有壞處。因此,臣以為太子有太子太傅和太子少傅輔佐已經足夠,不必另行派人監護。”
丞相魏相昕了,說:“疏廣所說的話,不是我所能想到的。但他說簡直實很有原理,望陛下聽從他的意見。”漢宣帝也以為疏廣說得很對,便沒有接受許伯的建議。往後以後,漢宣帝對疏廣加倍重視,也經常對疏廣加以犒賞。
這樣過了五年,太子已十二歲了,通曉了《論語》、《孝經》等經典。疏廣對疏受說:“人生應該知足,知足者常樂便不會遭到屈辱;人生應該適可而止,適可而止就不會遇到危險。現在太子已經長成,我們應該急流勇退,辭去高宮,告老回籍,以終天年。否則的話,將捲入宮中龐大的權力鬥爭,未來就痛恨莫及了。你以為怎麼樣?”
疏受以為疏廣說得很有原理,說:“你說怎樣辦就怎樣辦,我聽你的。”於是,疏廣和疏受四處裝出年邁體衰、力有未逮的樣子。過了幾個月,兩人都向漢宣帝說自己年邁多病,已無力再教訓太子,要求辭官回籍。
漢宣帝見他倆確已年邁,便准許了。為表彰他倆教訓太子有功,每人犒賞黃金二十斤;皇太子為報師恩,又另外贈予給他們黃金五十斤。疏廣、疏受離京回鄉時,平時跟他倆相處得很好的眾多官員以及同夥、同鄉等紛紛前來送行,他們都嘆息地說:“這叔侄倆,真是當世的賢人呀!”
厥後,“二疏辭官”這一典故,用來稱頌官員能夠不慕榮華富貴,實時辭官歸隱。
你可能也喜歡:
老北京著名的特色歷史文化
中華民族故事:一箭下聊城
中華民族故事:一錢太守
中華民族故事:梅妻鶴子
中華民族故事:三箭定天山